戏剧 美术 音乐 曲艺 摄影 舞蹈 民间文艺 书法 电影 杂技 电视 文艺评论

【省书协】墨润荆楚·乡村书法潮人榜|墨香石韵书华年——朱云鸿的书法匠心之旅

发布时间: 2025-10-20 来源: 省书协 作者: [关闭窗口]

墨润荆楚“乡村书法潮”活动是湖北书法事业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是将优质书法资源直达基层的惠民行动,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切实文化工程。近期,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将推出“荆楚乡村书法潮人榜”专栏,旨在系统发掘并宣传全省基层书法工作者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展示以书法美育涵养文明乡风建设的丰硕成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基层实践范例。

“荆楚乡村书法潮人榜·第二季”陆续推出朱云鸿、李佑虎、杜权成等基层书法潮人。

图片

 朱云鸿

民建会员、政协当阳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当阳市长坂坡印社副社长。书法作品曾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杯”书法大赛优秀奖,入展中国青少年书法精品赴港展、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屈原杯国际书法大展、首届湖北书法艺术节书法作品联展,多次参加宜昌市、当阳市各级书法展览等。

翰墨相伴育初心

朱云鸿生长于当阳市漳水河畔的古镇淯溪——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人文底蕴深厚,书法家周德聪、音乐家周友金等艺术人才皆出自此地。他的祖父钟情书法,在乡里颇有文名,朱云鸿5岁便随祖父练字习画,耳濡目染间,打下了扎实的写字画画基本功。

1985年,少年朱云鸿尝试投稿“全国第一届文明杯书法大赛”,最终斩获优秀奖,这大大增强了他学习书法的自信心。1991年,他的作品成功入选“中国青少年书法精品赴港展”。当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与全国各地同道的佳作同展,他备受鼓舞,暗下决心要在书法领域深耕细作。

图片

楷书中堂

遍访名师显诚心

1990年,青年时期的朱云鸿得知从淯溪走出的周德聪老师任教于宜昌师专,且是知名书法名家。他立刻整理好自己的习作,满怀虔诚,从淯溪镇乘车前往宜昌城区——中途需多次倒车,往返要花费一整天时间,只为向周德聪先生请教。他常说,这是自己人生中的关键一步,自此迈入了系统学习书法的新阶段。

在周先生的教诲下,朱云鸿秉持“遵古人,师造化”的理念,努力汲取古今各家书法之长。他从颜真卿《自书告身》入手,每日伏案临摹不辍,渐渐痴迷于颜体的宽博雄浑与恣势张力:落笔稳如泰山,横画似古木横枝般劲挺,竖钩若铁柱垂地般厚重。在“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的笔意中,他不断锤炼腕力与控笔能力,笔下的楷书也渐渐多了几分颜体的沉厚气象。

图片

楷书条幅

度过颜体筑基阶段后,在周先生的指点下,朱云鸿转而钻研晋唐小楷。从钟繇小楷的古拙,到王羲之《黄庭经》的秀逸灵动,再到钟绍京《灵飞经》的精工雅致,以及智永《真书千字文》的圆劲古朴,小楷的“精微”让他深深着迷——每一笔的起收转折都需毫厘不差,字体结构的疏密避让更要反复推敲。

近来,朱云鸿爱上了褚遂良的书法风格。他尝试运用褚体横画的细劲舒展、竖画的挺拔有力,尤其偏爱“褚体”标志性的“鹤嘴钩”——其形态似飞鸟啄食般灵动,恰好打破了此前临习颜体时的沉实感。他也逐渐领悟:书法之路从无捷径,既要扎根传统,在碑帖中汲取养分,更要在不断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节奏。

除书法外,朱云鸿还喜好篆刻。他曾拜宜昌书家蔡静安先生为师学习治印,蔡先生教导他“治印先治心”,强调临摹时需细察刀法、深究字理,帮他走出了“只重形似”的误区;吴闲清先生则擅长将书画意趣融入篆刻,指点他在传统章法中寻求灵动变化,让他的篆刻作品逐渐摆脱匠气。在当阳书画界,不少人的姓名印、闲章都出自朱云鸿之手,他因为篆刻,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图片

篆刻印屏

教学相长献爱心

2008年,朱云鸿在家乡淯溪镇开办“云鸿画室”,面向适龄青少年开展书画知识培训,教学时诲人不倦。他每月坚持开设一节公益开放课堂,免费为喜爱书画艺术的成年人授课,致力于培养、带动更多人走进书画艺术的世界。

近年来,他的学生中有60余人次在各类少儿书画比赛中斩获金、银、铜奖,多名学生的书画作品还刊发于《书法报·少儿书画》《少儿书画》等报刊杂志。学生们取得成绩,朱云鸿由衷欣慰;而学生们提起他,也总会高高竖起大拇指。

图片

楷书长卷

十年来,朱云鸿始终投身书法艺术公益课堂,累计有近500人次听过他的公益课。其中,20余名当阳书画骨干,正是当年因听了朱云鸿的课而对书画产生兴趣,进而爱上书画、走上专业书画道路。

朱云鸿用对艺术的追求回馈社会关爱,赢得了广泛认可。当阳市政协将他吸纳为政协委员,并宣传推广“云鸿工作室”的事迹。如今,朱云鸿已过知天命之年,他用青春诠释了对书法艺术的深沉热爱,用20年光阴投身当阳的书画教育事业。

从先辈手中接过艺术的火把,再将其传递给后来者,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朱云鸿唯愿这艺术之火永不熄灭,国粹之光永不黯淡。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省书协】墨润荆楚·乡村书法潮人榜|墨香石韵书华年——朱云鸿的书法匠心之旅

发表时间:2025-10-20 来源:省书协 作者:

墨润荆楚“乡村书法潮”活动是湖北书法事业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是将优质书法资源直达基层的惠民行动,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切实文化工程。近期,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将推出“荆楚乡村书法潮人榜”专栏,旨在系统发掘并宣传全省基层书法工作者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展示以书法美育涵养文明乡风建设的丰硕成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基层实践范例。

“荆楚乡村书法潮人榜·第二季”陆续推出朱云鸿、李佑虎、杜权成等基层书法潮人。

图片

 朱云鸿

民建会员、政协当阳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当阳市长坂坡印社副社长。书法作品曾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杯”书法大赛优秀奖,入展中国青少年书法精品赴港展、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屈原杯国际书法大展、首届湖北书法艺术节书法作品联展,多次参加宜昌市、当阳市各级书法展览等。

翰墨相伴育初心

朱云鸿生长于当阳市漳水河畔的古镇淯溪——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人文底蕴深厚,书法家周德聪、音乐家周友金等艺术人才皆出自此地。他的祖父钟情书法,在乡里颇有文名,朱云鸿5岁便随祖父练字习画,耳濡目染间,打下了扎实的写字画画基本功。

1985年,少年朱云鸿尝试投稿“全国第一届文明杯书法大赛”,最终斩获优秀奖,这大大增强了他学习书法的自信心。1991年,他的作品成功入选“中国青少年书法精品赴港展”。当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与全国各地同道的佳作同展,他备受鼓舞,暗下决心要在书法领域深耕细作。

图片

楷书中堂

遍访名师显诚心

1990年,青年时期的朱云鸿得知从淯溪走出的周德聪老师任教于宜昌师专,且是知名书法名家。他立刻整理好自己的习作,满怀虔诚,从淯溪镇乘车前往宜昌城区——中途需多次倒车,往返要花费一整天时间,只为向周德聪先生请教。他常说,这是自己人生中的关键一步,自此迈入了系统学习书法的新阶段。

在周先生的教诲下,朱云鸿秉持“遵古人,师造化”的理念,努力汲取古今各家书法之长。他从颜真卿《自书告身》入手,每日伏案临摹不辍,渐渐痴迷于颜体的宽博雄浑与恣势张力:落笔稳如泰山,横画似古木横枝般劲挺,竖钩若铁柱垂地般厚重。在“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的笔意中,他不断锤炼腕力与控笔能力,笔下的楷书也渐渐多了几分颜体的沉厚气象。

图片

楷书条幅

度过颜体筑基阶段后,在周先生的指点下,朱云鸿转而钻研晋唐小楷。从钟繇小楷的古拙,到王羲之《黄庭经》的秀逸灵动,再到钟绍京《灵飞经》的精工雅致,以及智永《真书千字文》的圆劲古朴,小楷的“精微”让他深深着迷——每一笔的起收转折都需毫厘不差,字体结构的疏密避让更要反复推敲。

近来,朱云鸿爱上了褚遂良的书法风格。他尝试运用褚体横画的细劲舒展、竖画的挺拔有力,尤其偏爱“褚体”标志性的“鹤嘴钩”——其形态似飞鸟啄食般灵动,恰好打破了此前临习颜体时的沉实感。他也逐渐领悟:书法之路从无捷径,既要扎根传统,在碑帖中汲取养分,更要在不断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节奏。

除书法外,朱云鸿还喜好篆刻。他曾拜宜昌书家蔡静安先生为师学习治印,蔡先生教导他“治印先治心”,强调临摹时需细察刀法、深究字理,帮他走出了“只重形似”的误区;吴闲清先生则擅长将书画意趣融入篆刻,指点他在传统章法中寻求灵动变化,让他的篆刻作品逐渐摆脱匠气。在当阳书画界,不少人的姓名印、闲章都出自朱云鸿之手,他因为篆刻,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图片

篆刻印屏

教学相长献爱心

2008年,朱云鸿在家乡淯溪镇开办“云鸿画室”,面向适龄青少年开展书画知识培训,教学时诲人不倦。他每月坚持开设一节公益开放课堂,免费为喜爱书画艺术的成年人授课,致力于培养、带动更多人走进书画艺术的世界。

近年来,他的学生中有60余人次在各类少儿书画比赛中斩获金、银、铜奖,多名学生的书画作品还刊发于《书法报·少儿书画》《少儿书画》等报刊杂志。学生们取得成绩,朱云鸿由衷欣慰;而学生们提起他,也总会高高竖起大拇指。

图片

楷书长卷

十年来,朱云鸿始终投身书法艺术公益课堂,累计有近500人次听过他的公益课。其中,20余名当阳书画骨干,正是当年因听了朱云鸿的课而对书画产生兴趣,进而爱上书画、走上专业书画道路。

朱云鸿用对艺术的追求回馈社会关爱,赢得了广泛认可。当阳市政协将他吸纳为政协委员,并宣传推广“云鸿工作室”的事迹。如今,朱云鸿已过知天命之年,他用青春诠释了对书法艺术的深沉热爱,用20年光阴投身当阳的书画教育事业。

从先辈手中接过艺术的火把,再将其传递给后来者,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朱云鸿唯愿这艺术之火永不熄灭,国粹之光永不黯淡。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