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家·张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工笔学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三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多次参加中国美协展览并获奖。出版《实用白描禽鸟——鸣禽》系列、《原大版现代工笔小品技法临摹范本·朱雀海棠图》等。
到自然中去爱和绘画
“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早在童年时期,张闻就常常拿着老师的粉笔在墙上、地上自由地涂涂画画。进入初中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同桌同学的父亲借给他一本关于中国画鉴赏的书籍,书中《出水芙蓉图》和《白头丛竹图》这两幅宋人小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尽管这些画作并非彩印,但画面中所展现出的丰富层次和温润细腻的感受,让少年的张闻深受震撼。
从那时起,绘画的热情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张闻的成长。在求学之路上,张闻受益诸师。张导曦教授以其精深的重彩画造诣和独到的艺术见解,激发了张闻对色彩与材料运用的无限想象,引领着他花鸟画创作的道路;陈运权教授则在传统工笔画的诗意与趣味性上给予张闻生动的启示,让他学会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而江宏伟先生的新古典主义浪漫风格更是对张闻影响深刻,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面貌。
《生存空间·华翎集》
160×210cm 纸本 植物色+矿物色 2019年
张闻在吸收各位老师精髓的同时,也不忘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他善于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张闻从个人爱好出发,将花鸟画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热衷于对野生动植物的观察,尤其是对鸟类,它们多彩多姿的形态和丰富有趣的习性深深吸引着他。亲近和触摸大自然的经历与体验,成为了他艺术灵感的源泉,滋养着他的艺术创作。
在绘画领域,宋元时期的花鸟艺术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宋人花鸟画“是把人作为自然本体之一,平等的与其它生命进行交流之后的一种提炼概括却又精致婉约的表现手法”。这种绘画理念使他在创作中融入了个人独到的观察与表达,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思想、情绪及气质流露于画作之中。
《早春双雀》105×70cm 2020年
张闻认为,创作首先要满足自己心灵的需求。他对形式语言的理解不仅限于技法层面的学习,更在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宁静、冬的纯净,大自然以其独有的方式悄然无声地滋养着人的心境”,因此,他的作品多以四季变化、自然之美为主题,表达了对天真烂漫、自然之美的深情眷恋。通过艺术创作,他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传递了对生态保护的责任与担当。
《雪霁柳汀岸》:一首生命力的赞歌
不久前,张闻凭借作品《雪霁柳汀岸》成功入选“翰墨华章——2024·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典藏作品。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湖北省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候鸟。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每年冬季都会吸引大量候鸟前来越冬。2023年寒假,张闻在东西湖的府河湿地公园看到成群的雁鸭在河滩上嬉戏,这一景象为他创作《雪霁柳汀岸》提供了灵感。
《雪霁柳汀岸 》
240×200cm 纸本 植物色+矿物色 2024年
在构思这幅作品时,张闻借鉴了山水画中的平远构图法,来表现湖面的辽阔。“画面的前景主要以荻草与湖面漫游的天鹅为主,波光潋滟的湖面将观者的视线延伸到了中景的沙洲上,一群鸳鸯停息在这里,或梳羽或小憩,憨态可掬。随着视线的继续远进,景致逐渐融进了水天一色里。堤岸边挺立的垂柳将这三部分串联起来,构建了纵横交织的框架。在画面的图式上依稀有明代全景花鸟团簇式的影子,但在氛围和意境的营造上更钟情于宋式宁静雅致的美学理念。”
在色彩运用上,张闻巧妙地将不同明度的紫调和黄调和谐地融入灰色调中,使得高级灰中也有响亮的色块呼应。“沙洲上的积雪、白色的天鹅掩映成趣,将冬日的清寒与生命的活力融为一体,针尾鸭、赤麻鸭等水禽的悠然自得,与初春雪柳的勃勃生机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白茶花图 》40×150cm 2021年
《凝香图》45×50cm 2022年
张闻坚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的艺术创作植根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张闻始终在寻求一种方式,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专业技能相融合,以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独特风格的表达方式。《雪霁柳汀岸》正是这样的一种探索,更是对自然间美好生命力的虔诚礼赞。
在时代与文化中寻根
在探讨中国传统绘画时,张闻指出,事实上今天所认为的“传统”,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流行和时尚。例如,宋徽宗时期的翰林图画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前沿,而宋词元曲在当时也如同流行音乐一般广受欢迎。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同的艺术作品在不同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解读方式和接受倾向,几经流转,优秀的经典作品则因其纯粹、热烈和精彩的生命力而跨越时空,与历代的欣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升腾与共鸣。
因此,学习传统不仅仅是对技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内蕴,它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生动体验。理解和赏析这些作品的过程,也是引导我们以同样的态度去面对当前艺术创作的过程。
《白露游禽》50×120cm 2023年
在当前快节奏的时代风貌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张闻认为吸收与借鉴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艺术创作首先应该满足艺术家心灵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性情和感受,这是时代赋予个人的独特经验。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可以被视为深厚的传统审美底蕴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它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产物,让我们在当下依然能够深刻体悟到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如果作品中缺失这种文化性,而只是一味追求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那么这样的作品就会显得缺乏深度。
《水禽条屏·四》
45×120cm 纸本 植物色+矿物色
谈及未来的创作愿景,张闻希望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全景花鸟做一个系列,更深刻展现花鸟生态在不同季节里的独特韵味与生命力,并计划深入探索和研究如何将厚重的石色与传统工笔表现技法巧妙融合,使其作品在视觉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元,这不仅是在艺术创作上的尝试,更是对生态之美的致敬。每一次创作,都是他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感悟与热情表达。张闻期待通过他的作品,激发更多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保护意识。
张闻艺术简历
1982年出生于湖北监利,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工笔学会会员。
入展、获奖经历:《雪霁柳汀岸》获“翰墨华章2024·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典藏奖;《水花晚色静年芳》参加“第六届学院·经典——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工笔画作品展;《生存空间·华翎集》获“时代丹青——全国第三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入会资格;《荻花霜影》获“第二届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霜天竟自由》入选“第十三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故园花开》参加“气·象” 湖南湖北两省工笔画联展;《蒹葭寒禽图》入选 “古蜀文脉.墨韵天府”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主要出版物: 《实用白描禽鸟——水禽》《实用白描禽鸟——山禽》《实用白描禽鸟——鸣禽》(湖北美术出版社);《原大版现代工笔小品技法临摹范本.朱雀海棠图》(江西美术出版社)。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4-24 来源:文学艺术院 作者:朱 鸽
文艺家·张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工笔学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三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多次参加中国美协展览并获奖。出版《实用白描禽鸟——鸣禽》系列、《原大版现代工笔小品技法临摹范本·朱雀海棠图》等。
到自然中去爱和绘画
“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早在童年时期,张闻就常常拿着老师的粉笔在墙上、地上自由地涂涂画画。进入初中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同桌同学的父亲借给他一本关于中国画鉴赏的书籍,书中《出水芙蓉图》和《白头丛竹图》这两幅宋人小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尽管这些画作并非彩印,但画面中所展现出的丰富层次和温润细腻的感受,让少年的张闻深受震撼。
从那时起,绘画的热情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张闻的成长。在求学之路上,张闻受益诸师。张导曦教授以其精深的重彩画造诣和独到的艺术见解,激发了张闻对色彩与材料运用的无限想象,引领着他花鸟画创作的道路;陈运权教授则在传统工笔画的诗意与趣味性上给予张闻生动的启示,让他学会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而江宏伟先生的新古典主义浪漫风格更是对张闻影响深刻,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面貌。
《生存空间·华翎集》
160×210cm 纸本 植物色+矿物色 2019年
张闻在吸收各位老师精髓的同时,也不忘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他善于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张闻从个人爱好出发,将花鸟画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热衷于对野生动植物的观察,尤其是对鸟类,它们多彩多姿的形态和丰富有趣的习性深深吸引着他。亲近和触摸大自然的经历与体验,成为了他艺术灵感的源泉,滋养着他的艺术创作。
在绘画领域,宋元时期的花鸟艺术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宋人花鸟画“是把人作为自然本体之一,平等的与其它生命进行交流之后的一种提炼概括却又精致婉约的表现手法”。这种绘画理念使他在创作中融入了个人独到的观察与表达,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思想、情绪及气质流露于画作之中。
《早春双雀》105×70cm 2020年
张闻认为,创作首先要满足自己心灵的需求。他对形式语言的理解不仅限于技法层面的学习,更在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宁静、冬的纯净,大自然以其独有的方式悄然无声地滋养着人的心境”,因此,他的作品多以四季变化、自然之美为主题,表达了对天真烂漫、自然之美的深情眷恋。通过艺术创作,他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传递了对生态保护的责任与担当。
《雪霁柳汀岸》:一首生命力的赞歌
不久前,张闻凭借作品《雪霁柳汀岸》成功入选“翰墨华章——2024·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典藏作品。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湖北省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候鸟。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每年冬季都会吸引大量候鸟前来越冬。2023年寒假,张闻在东西湖的府河湿地公园看到成群的雁鸭在河滩上嬉戏,这一景象为他创作《雪霁柳汀岸》提供了灵感。
《雪霁柳汀岸 》
240×200cm 纸本 植物色+矿物色 2024年
在构思这幅作品时,张闻借鉴了山水画中的平远构图法,来表现湖面的辽阔。“画面的前景主要以荻草与湖面漫游的天鹅为主,波光潋滟的湖面将观者的视线延伸到了中景的沙洲上,一群鸳鸯停息在这里,或梳羽或小憩,憨态可掬。随着视线的继续远进,景致逐渐融进了水天一色里。堤岸边挺立的垂柳将这三部分串联起来,构建了纵横交织的框架。在画面的图式上依稀有明代全景花鸟团簇式的影子,但在氛围和意境的营造上更钟情于宋式宁静雅致的美学理念。”
在色彩运用上,张闻巧妙地将不同明度的紫调和黄调和谐地融入灰色调中,使得高级灰中也有响亮的色块呼应。“沙洲上的积雪、白色的天鹅掩映成趣,将冬日的清寒与生命的活力融为一体,针尾鸭、赤麻鸭等水禽的悠然自得,与初春雪柳的勃勃生机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白茶花图 》40×150cm 2021年
《凝香图》45×50cm 2022年
张闻坚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的艺术创作植根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张闻始终在寻求一种方式,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专业技能相融合,以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独特风格的表达方式。《雪霁柳汀岸》正是这样的一种探索,更是对自然间美好生命力的虔诚礼赞。
在时代与文化中寻根
在探讨中国传统绘画时,张闻指出,事实上今天所认为的“传统”,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流行和时尚。例如,宋徽宗时期的翰林图画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前沿,而宋词元曲在当时也如同流行音乐一般广受欢迎。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同的艺术作品在不同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解读方式和接受倾向,几经流转,优秀的经典作品则因其纯粹、热烈和精彩的生命力而跨越时空,与历代的欣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升腾与共鸣。
因此,学习传统不仅仅是对技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内蕴,它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生动体验。理解和赏析这些作品的过程,也是引导我们以同样的态度去面对当前艺术创作的过程。
《白露游禽》50×120cm 2023年
在当前快节奏的时代风貌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张闻认为吸收与借鉴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艺术创作首先应该满足艺术家心灵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性情和感受,这是时代赋予个人的独特经验。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可以被视为深厚的传统审美底蕴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它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产物,让我们在当下依然能够深刻体悟到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如果作品中缺失这种文化性,而只是一味追求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那么这样的作品就会显得缺乏深度。
《水禽条屏·四》
45×120cm 纸本 植物色+矿物色
谈及未来的创作愿景,张闻希望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全景花鸟做一个系列,更深刻展现花鸟生态在不同季节里的独特韵味与生命力,并计划深入探索和研究如何将厚重的石色与传统工笔表现技法巧妙融合,使其作品在视觉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元,这不仅是在艺术创作上的尝试,更是对生态之美的致敬。每一次创作,都是他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感悟与热情表达。张闻期待通过他的作品,激发更多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保护意识。
张闻艺术简历
1982年出生于湖北监利,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工笔学会会员。
入展、获奖经历:《雪霁柳汀岸》获“翰墨华章2024·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典藏奖;《水花晚色静年芳》参加“第六届学院·经典——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工笔画作品展;《生存空间·华翎集》获“时代丹青——全国第三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入会资格;《荻花霜影》获“第二届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霜天竟自由》入选“第十三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故园花开》参加“气·象” 湖南湖北两省工笔画联展;《蒹葭寒禽图》入选 “古蜀文脉.墨韵天府”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主要出版物: 《实用白描禽鸟——水禽》《实用白描禽鸟——山禽》《实用白描禽鸟——鸣禽》(湖北美术出版社);《原大版现代工笔小品技法临摹范本.朱雀海棠图》(江西美术出版社)。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