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而如今,人活百岁不是梦,七十成为小弟弟。世界长寿之乡钟祥,从2003年至2023年二十年间共出现638名百岁寿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钟祥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3岁。20年来,钟祥长寿研究会把探研这些世纪老人的长寿奥秘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坚持对每位百岁寿星登门拜望,跟踪探访。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寿星们的长寿奥秘,原来就藏在人生旅途中,日常生活里。
纯朴的勤劳本色。钟祥的百岁老人有3个80%的比例。即80%在乡村,80%是女性,80%能自理。这些历尽沧桑的世纪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健康长寿。如果只长寿不健康,不仅自己遭罪,还给家庭添麻烦,给社会增负担。钟祥很多老人年过百岁,还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日子充实,生活自理,内心有着满满的存在感和自尊感。
冷水镇李湾村二组的百岁寿星闫纯亁,一生勤劳练就一副好身板。过了百岁还在房前屋后种菜园,家里吃不完就挑到离家几公里的集市去卖。大家看到老寿星卖菜,便迎上前去说要沾点福气,一会就把菜买光了。老寿星笑的合不拢嘴,回家途中,哼起小曲,悠然自得。孩提时在集市茶馆当茶童学会的“良善调”荡漾在乡村田野上。晚上喝上一杯小酒,一觉睡到大天亮。
旧口镇春光村的张菊香,人称世界上最年长的售货员。过了百岁与80岁的女儿一起在村头开个代销店,上百种的商品价格一口说清,百元内找零钱不错分文。整天笑迎四面八方客,代销店成了村民们的集聚地,母女俩一点也不寂寞,晚年生活全自理,日子很滋润,时不时还接济孙儿们。
百岁木匠陈兆文
文集镇同盟村寿星陈兆文,是远近闻名的木匠,过了百岁还忙不休,家里添制和维修桌椅、凳子全由老寿星承担,邻居家里的桌椅坏了也乐意的帮助修理。有时还把自己做的小凳子挑到街上卖,遇见熟人还送上一把。儿孙们都给他养老费,劝他歇下来。陈老说,我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打发时间,干起活来有精神,歇下来全身不舒服。
九里回族乡寿星陈先全,过了百岁之后,每年喂养一头牛,有时天下雨他还戴斗笠穿蓑衣赶着牛出去吃草溜达。家人怕不安全,劝老人不要出去,可咋说也不听。他说,牵着牛在雨中走走好爽快,感觉又回到童年时代。过了百岁一共喂大了五头牛,一直喂到105岁那年才收手,创收近2万元。陈老活到114岁,是全市男性最高寿老人。
健康的生活习俗。平平淡淡皆是福,简简单单是人生。在沧桑的岁月中,钟祥的寿星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俗。他们大多不嗜好烟酒,少部分抽烟喝酒的,也很有节制,到了高龄也逐步减少或戒掉。长滩镇青龙鞍村103岁寿星张德秀,过了百岁还抽烟,每天家人给她发五支烟,多一支她也不要。过百岁那天破例多抽了一支。寿星陈先全一生好口酒,并坚持一日三餐。过了百岁自己把控,一餐不超过一两,而且自己烧制喜爱的下酒菜,夕阳生活悠然自在。钟祥寿星们大多喜食肥肉,但他们体检基本没有“三高”。专家对这一现象给出了解答:年轻时他们没有机会吃,即使偶尔吃了也及时消耗掉了。年老了他们经常吃点,吸收能力弱化了,也只是享受下口福,同时经常吃点肥肉和猪油,对他们润滑肠道减少便秘还有一定的好处。
寿星们的饮食起居大多是很有规律的,尤其在饮食方面很有特色。在钟祥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吃千吃万,不如喝粥吃饭”。所以主食基本以大米为主,即米饭、米粥、米茶。中科院专家研究钟祥寿星长寿奥秘之后,给出了一个结论:钟祥大米对钟祥百岁老人生命负荷贡献率是非长寿地区老人的3倍。多年来,在钟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饮食歌谣:
早上一杯蜂蜜水,晚上一碗葛根汤。
养生豆食天天有,爽口米茶胜琼浆。
皇家御膳蟠龙菜,小酌一杯慢品尝。
长寿米面作主食,富硒蔬果保安康。
执著的兴趣爱好。人老就怕寂寞和孤独,呆在家里数天天。钟祥好多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兴趣爱好,晚年日子不空虚,活的有滋有味。
王祥珍(左一)酷爱下围棋
官庄湖农场百岁老人王祥珍,70岁时跟孙儿学会下围棋,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过了百岁更加迷恋。家人都学会陪她下,村民们也经常前来围观,看多了不少人也能走几步。老寿星几乎天天都要下几盘,不下赢还不让人走。有时没人陪她下,她就一手执黑子,一手执白子,还津津乐道。武汉围棋学校的领导知道后,几次带学生前来与老寿星下棋,切磋技艺。临走时还特意给老人赠送一副棋子和棋桌,老人逢人便说:“这是武汉围棋学校领导送给我的!”一幅高兴得意的样子。王祥珍老人活到106岁!
老寿星邓承先酷爱书法,作品获全国百岁老人才艺奖。
老寿星邓承先,一生酷爱书法。他自称“邓体”,写的有模有样。103岁时书写的“弘扬长寿文化实现健康老龄化”条幅,获全国百岁老人才艺奖。新华社武汉分社的领导慕名前来拜访,老人赠送了一幅墨宝“百年沧桑一笑过”。老人一生经历了很多曲折坎坷,他就用这个条幅做了个潇洒总结。当记者问及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笑着说什么也不缺,晚景生活美满,日子丰富多彩,想早点走还没有理由呢!
百岁寿星刘远征,耄耋之年在旧口集镇开了个小茶馆,有了一点积蓄,90岁开始旅游,外出看世界。孙子在浙江大学教书,他乘坐长途公交车独自来往。司机很负责任,把老人安全的送到其孙子家。过了百岁还经常邀约街坊邻居喝茶聊天,整天笑哈哈,人称老玩童。
平和的心理素质。钟祥的百岁寿星,大多都生活在基层农村,能吃苦耐劳,家庭状况也不富裕。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态平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正是这样,成就了他们的百年人生。
郢中街办韩家街社区百岁寿星杨薇芬,是位知识女性,一生勤劳爱整洁,不与他人比高低。房子不宽敞,收拾得窗明几净,衣着很普通,打理得合身得体。60年代中期一大家人下到农村,面对重重困难,老人从容应对,不急不躁,凭着一双能做衣服会烹饪的巧手,硬是把10个孩子拉扯长大,养育成才,自己还活到了103岁。过百岁时百余子孙聚集一堂,给老寿星叩首拜寿。老人乐不可支,还亲自下厨给儿孙们献上一桌子拿手好菜。
洋梓镇火庙村的百岁寿星陈秀英,生育六个子女,有3个属于智障残疾。丈夫去世很早,千斤担子落在她一人身上,政府虽然多方面扶持照顾,不缺衣少食,但一大家人生活全靠她操持。如今已经107岁,3个智障儿女还随她一起生活。老人毫无怨言,默默地陪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周传福、张上华夫妇“茹苦含辛经风雨,相濡以沫过期颐”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南湖原钟场百岁寿星周传福,出生贫赛家庭,自幼给别人打工放牛,不慎摔坏腿子,一生靠拄拐杖行走。为了生存,拜师学了个缝纫手艺。40岁时与同样贫寒的农家姑娘张上华相识结为夫妻,从此夫妇二人以缝纫为生牵手走过百年,将三个子女也抚养成人各有出息。周传福、张上华二位寿星“茹苦含辛经风雨,相濡以沫过期颐”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长寿奥秘,可概括为:心态柔和,勤奋劳作,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和美的幸福家庭。人老了大多都有孤独感甚至恐惧感,如果有一个美好的人文环境,这些阻碍健康长寿的心理因素相对就会少一些。常言道,家宽出少年,家和出寿星。
寿星李凤生(左二)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磷矿镇利河村寿星李凤生,生育8个儿女,一家五代同堂,其乐融融。老伴去世很早,跟着媳妇度晚年。媳妇也有了孙子,为了老太君生活方便,就带着孙子同老人住一个大的房间,“五代同房”。老人喜欢吃葫芦肉包,孙媳就在房前屋后种上葫芦,一个夏天经常给老太君做葫芦包,老人逢人就说,我这一生值,家里有个这么好的孙媳妇。李凤生老人活到109岁。
洋梓镇伍庙村老寿星郑传秀,也是五代同堂。孩子们把老人的住房安排在堂屋最好的房间,几十个儿孙们隔三差五前来探望,各种好吃的好喝的东西摆满房屋,琳琅满目。她亲手带大的孙女在武汉带孙子,经常回来给老人梳理、剪指甲。为了老人起居方便,还安装了抽水马桶和无障碍设施。老人像住在高级公寓一样享受天伦之乐,活到110岁。
丰乐镇杨集村有个寿星叫鞠兰英,如今104岁,耳聪目明。年过80岁的女儿住在本村,经常带好吃的东西回娘家看望老妈妈。百岁妈妈把80岁女儿当客待,母女情深,相敬如宾。老人每次都亲手给女儿做一些好吃的饭菜。临走时还再三叮咛,路上要小心,不要摔坏手脚给儿孙添麻烦。女儿逢人便自豪的说:我好幸福啊!年过80还有母亲疼爱,经常能吃上妈妈做的饭菜。鞠兰英成了钟祥寿星明星,多次上央视和抖音,许多媒体争相报道。无论谁去采访,老人都迎出门外,热情相待,有问必答,娓娓道来,根本看不出是百岁老奶奶。鞠兰英老人有满满地幸福感,经常动情的跟儿孙们说:我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
健康长寿,是世人共同追寻的目标。很多到寿乡钟祥采访的新闻记者或是探寻长寿的专业人士,几乎都会向寿星们请教同一个问题,即问他们有什么长寿秘诀。一位老寿星轻松地回答说,哪有什么秘诀呀,就这样活着活着就活过了一百岁呢!其实长寿还真有门道,各有诀窍。在与寿星们打交道长达二十年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点,那就是以乐观知足的心态,过随遇而安的日子,这也许就是他们共同的长寿奥秘吧!
(本文作者:王运贵,湖北钟祥市长寿研究会原会长、现荣誉会长)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4-17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王运贵
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而如今,人活百岁不是梦,七十成为小弟弟。世界长寿之乡钟祥,从2003年至2023年二十年间共出现638名百岁寿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钟祥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3岁。20年来,钟祥长寿研究会把探研这些世纪老人的长寿奥秘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坚持对每位百岁寿星登门拜望,跟踪探访。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寿星们的长寿奥秘,原来就藏在人生旅途中,日常生活里。
纯朴的勤劳本色。钟祥的百岁老人有3个80%的比例。即80%在乡村,80%是女性,80%能自理。这些历尽沧桑的世纪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健康长寿。如果只长寿不健康,不仅自己遭罪,还给家庭添麻烦,给社会增负担。钟祥很多老人年过百岁,还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日子充实,生活自理,内心有着满满的存在感和自尊感。
冷水镇李湾村二组的百岁寿星闫纯亁,一生勤劳练就一副好身板。过了百岁还在房前屋后种菜园,家里吃不完就挑到离家几公里的集市去卖。大家看到老寿星卖菜,便迎上前去说要沾点福气,一会就把菜买光了。老寿星笑的合不拢嘴,回家途中,哼起小曲,悠然自得。孩提时在集市茶馆当茶童学会的“良善调”荡漾在乡村田野上。晚上喝上一杯小酒,一觉睡到大天亮。
旧口镇春光村的张菊香,人称世界上最年长的售货员。过了百岁与80岁的女儿一起在村头开个代销店,上百种的商品价格一口说清,百元内找零钱不错分文。整天笑迎四面八方客,代销店成了村民们的集聚地,母女俩一点也不寂寞,晚年生活全自理,日子很滋润,时不时还接济孙儿们。
百岁木匠陈兆文
文集镇同盟村寿星陈兆文,是远近闻名的木匠,过了百岁还忙不休,家里添制和维修桌椅、凳子全由老寿星承担,邻居家里的桌椅坏了也乐意的帮助修理。有时还把自己做的小凳子挑到街上卖,遇见熟人还送上一把。儿孙们都给他养老费,劝他歇下来。陈老说,我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打发时间,干起活来有精神,歇下来全身不舒服。
九里回族乡寿星陈先全,过了百岁之后,每年喂养一头牛,有时天下雨他还戴斗笠穿蓑衣赶着牛出去吃草溜达。家人怕不安全,劝老人不要出去,可咋说也不听。他说,牵着牛在雨中走走好爽快,感觉又回到童年时代。过了百岁一共喂大了五头牛,一直喂到105岁那年才收手,创收近2万元。陈老活到114岁,是全市男性最高寿老人。
健康的生活习俗。平平淡淡皆是福,简简单单是人生。在沧桑的岁月中,钟祥的寿星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俗。他们大多不嗜好烟酒,少部分抽烟喝酒的,也很有节制,到了高龄也逐步减少或戒掉。长滩镇青龙鞍村103岁寿星张德秀,过了百岁还抽烟,每天家人给她发五支烟,多一支她也不要。过百岁那天破例多抽了一支。寿星陈先全一生好口酒,并坚持一日三餐。过了百岁自己把控,一餐不超过一两,而且自己烧制喜爱的下酒菜,夕阳生活悠然自在。钟祥寿星们大多喜食肥肉,但他们体检基本没有“三高”。专家对这一现象给出了解答:年轻时他们没有机会吃,即使偶尔吃了也及时消耗掉了。年老了他们经常吃点,吸收能力弱化了,也只是享受下口福,同时经常吃点肥肉和猪油,对他们润滑肠道减少便秘还有一定的好处。
寿星们的饮食起居大多是很有规律的,尤其在饮食方面很有特色。在钟祥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吃千吃万,不如喝粥吃饭”。所以主食基本以大米为主,即米饭、米粥、米茶。中科院专家研究钟祥寿星长寿奥秘之后,给出了一个结论:钟祥大米对钟祥百岁老人生命负荷贡献率是非长寿地区老人的3倍。多年来,在钟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饮食歌谣:
早上一杯蜂蜜水,晚上一碗葛根汤。
养生豆食天天有,爽口米茶胜琼浆。
皇家御膳蟠龙菜,小酌一杯慢品尝。
长寿米面作主食,富硒蔬果保安康。
执著的兴趣爱好。人老就怕寂寞和孤独,呆在家里数天天。钟祥好多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兴趣爱好,晚年日子不空虚,活的有滋有味。
王祥珍(左一)酷爱下围棋
官庄湖农场百岁老人王祥珍,70岁时跟孙儿学会下围棋,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过了百岁更加迷恋。家人都学会陪她下,村民们也经常前来围观,看多了不少人也能走几步。老寿星几乎天天都要下几盘,不下赢还不让人走。有时没人陪她下,她就一手执黑子,一手执白子,还津津乐道。武汉围棋学校的领导知道后,几次带学生前来与老寿星下棋,切磋技艺。临走时还特意给老人赠送一副棋子和棋桌,老人逢人便说:“这是武汉围棋学校领导送给我的!”一幅高兴得意的样子。王祥珍老人活到106岁!
老寿星邓承先酷爱书法,作品获全国百岁老人才艺奖。
老寿星邓承先,一生酷爱书法。他自称“邓体”,写的有模有样。103岁时书写的“弘扬长寿文化实现健康老龄化”条幅,获全国百岁老人才艺奖。新华社武汉分社的领导慕名前来拜访,老人赠送了一幅墨宝“百年沧桑一笑过”。老人一生经历了很多曲折坎坷,他就用这个条幅做了个潇洒总结。当记者问及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笑着说什么也不缺,晚景生活美满,日子丰富多彩,想早点走还没有理由呢!
百岁寿星刘远征,耄耋之年在旧口集镇开了个小茶馆,有了一点积蓄,90岁开始旅游,外出看世界。孙子在浙江大学教书,他乘坐长途公交车独自来往。司机很负责任,把老人安全的送到其孙子家。过了百岁还经常邀约街坊邻居喝茶聊天,整天笑哈哈,人称老玩童。
平和的心理素质。钟祥的百岁寿星,大多都生活在基层农村,能吃苦耐劳,家庭状况也不富裕。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态平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正是这样,成就了他们的百年人生。
郢中街办韩家街社区百岁寿星杨薇芬,是位知识女性,一生勤劳爱整洁,不与他人比高低。房子不宽敞,收拾得窗明几净,衣着很普通,打理得合身得体。60年代中期一大家人下到农村,面对重重困难,老人从容应对,不急不躁,凭着一双能做衣服会烹饪的巧手,硬是把10个孩子拉扯长大,养育成才,自己还活到了103岁。过百岁时百余子孙聚集一堂,给老寿星叩首拜寿。老人乐不可支,还亲自下厨给儿孙们献上一桌子拿手好菜。
洋梓镇火庙村的百岁寿星陈秀英,生育六个子女,有3个属于智障残疾。丈夫去世很早,千斤担子落在她一人身上,政府虽然多方面扶持照顾,不缺衣少食,但一大家人生活全靠她操持。如今已经107岁,3个智障儿女还随她一起生活。老人毫无怨言,默默地陪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周传福、张上华夫妇“茹苦含辛经风雨,相濡以沫过期颐”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南湖原钟场百岁寿星周传福,出生贫赛家庭,自幼给别人打工放牛,不慎摔坏腿子,一生靠拄拐杖行走。为了生存,拜师学了个缝纫手艺。40岁时与同样贫寒的农家姑娘张上华相识结为夫妻,从此夫妇二人以缝纫为生牵手走过百年,将三个子女也抚养成人各有出息。周传福、张上华二位寿星“茹苦含辛经风雨,相濡以沫过期颐”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长寿奥秘,可概括为:心态柔和,勤奋劳作,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和美的幸福家庭。人老了大多都有孤独感甚至恐惧感,如果有一个美好的人文环境,这些阻碍健康长寿的心理因素相对就会少一些。常言道,家宽出少年,家和出寿星。
寿星李凤生(左二)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磷矿镇利河村寿星李凤生,生育8个儿女,一家五代同堂,其乐融融。老伴去世很早,跟着媳妇度晚年。媳妇也有了孙子,为了老太君生活方便,就带着孙子同老人住一个大的房间,“五代同房”。老人喜欢吃葫芦肉包,孙媳就在房前屋后种上葫芦,一个夏天经常给老太君做葫芦包,老人逢人就说,我这一生值,家里有个这么好的孙媳妇。李凤生老人活到109岁。
洋梓镇伍庙村老寿星郑传秀,也是五代同堂。孩子们把老人的住房安排在堂屋最好的房间,几十个儿孙们隔三差五前来探望,各种好吃的好喝的东西摆满房屋,琳琅满目。她亲手带大的孙女在武汉带孙子,经常回来给老人梳理、剪指甲。为了老人起居方便,还安装了抽水马桶和无障碍设施。老人像住在高级公寓一样享受天伦之乐,活到110岁。
丰乐镇杨集村有个寿星叫鞠兰英,如今104岁,耳聪目明。年过80岁的女儿住在本村,经常带好吃的东西回娘家看望老妈妈。百岁妈妈把80岁女儿当客待,母女情深,相敬如宾。老人每次都亲手给女儿做一些好吃的饭菜。临走时还再三叮咛,路上要小心,不要摔坏手脚给儿孙添麻烦。女儿逢人便自豪的说:我好幸福啊!年过80还有母亲疼爱,经常能吃上妈妈做的饭菜。鞠兰英成了钟祥寿星明星,多次上央视和抖音,许多媒体争相报道。无论谁去采访,老人都迎出门外,热情相待,有问必答,娓娓道来,根本看不出是百岁老奶奶。鞠兰英老人有满满地幸福感,经常动情的跟儿孙们说:我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
健康长寿,是世人共同追寻的目标。很多到寿乡钟祥采访的新闻记者或是探寻长寿的专业人士,几乎都会向寿星们请教同一个问题,即问他们有什么长寿秘诀。一位老寿星轻松地回答说,哪有什么秘诀呀,就这样活着活着就活过了一百岁呢!其实长寿还真有门道,各有诀窍。在与寿星们打交道长达二十年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点,那就是以乐观知足的心态,过随遇而安的日子,这也许就是他们共同的长寿奥秘吧!
(本文作者:王运贵,湖北钟祥市长寿研究会原会长、现荣誉会长)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