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家·刘智鹏(左)、姚军(中)、戢子丰(右)
前 言
本期『艺·同学』到访嘉宾为湖北省编剧骨干研修班的学员姚军、刘智鹏、戢子丰,缘起于电影,他们三人兴趣相投,是彼此的合作伙伴,也是发现问题直言不讳的老师,更是追梦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相互启发、鼓励,彼此治愈,一起穿越焦虑和迷茫,找到属于各自艺术道路上的“捷径”。笔者(张静)于元宵节前夕在湖北省文联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倾听属于他们的故事。
踏上电影朝圣之旅
张静:三位老师,下午好!湖北省编剧骨干研修班结束后,听说你们的联系比较多,可以给大家讲讲你们的联系、以及与电影的缘分吗?
姚军:我觉得我们三个是兴趣相投。之前因工作关系认识智鹏老师(刘智鹏,下同),深入合作是2019年拍自己编导的电影《江水无声》的时候,但真正了解是在湖北省编剧骨干研修班。现在我遇到舞台戏曲方面的困惑也会随时打电话向他咨询。戢导(戢子丰,下同)是我在编剧骨干研修班上认识的,我们对电影都无比热爱,所以私下经常交流电影创作。戢导是正宗北影导演系毕业的,这个经历让我非常羡慕,因为我一直梦想上北影。
去年我有幸自费到北影上了三个月的导演高研班,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种专业。那几个月里,每周五下午下班,我就坐晚上20:00的火车,第二天早晨6:30到北京西站,然后转三趟地铁到北京电影学院,结束两天的课程后,周日下午17:30一下课马上赶当晚20:00的火车回武汉,参加单位星期一9:00晨会。这样连续三个月,我是全班唯一一堂课都没落下的学员。我坐的是绿皮卧铺,它符合我的时间安排,还节约住宿费。我常常靠着火车车厢接轨处,看着外面的风景像一个个镜头一样逝去,沉醉其中。
结业后,我把来回的火车票拼成一个单词FILM(电影)拍照留念。这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情感,也算是圆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有些寻根问祖朝圣的感觉。北影文学系苏牧教授的电影著作《荣誉》是我多年的挚爱,我把这本翻旧了的书带到课堂,请慕名已久的苏老师为我签名,他在扉页上写下:“有电影的生命,一日长于百年”。
姚军编导的电影《江水无声》
戢子丰:这太难得了,我觉得军哥(姚军,下同)对电影是有赤子之心的。他更像北影在朱辛庄那个时代,那群很单纯追求电影梦想的人。所以苏牧老师也曾说过,论对电影和文学的信仰和热爱,北影的很多本科生是抵不上你们来自社会进修的学员。真热爱,不仅只停留在嘴上,而是要有行动,真做出一件实打实的作品出来。
姚军:我对电影的热爱从小学就开始了。我妈当过地方剧团演员,从小家里就有大众电影杂志。我爸爸爱好摄影,家里有一间没有窗户的储物间成为爸爸冲洗胶片的暗房。有一年暑假,我把家里裁剩下的几块玻璃片收集起来,用水彩颜料在上面画上“小鸡找妈妈”的连环图案,然后把几个同学请到暗房,用手电筒投影在白墙上,自己还配音。光影在玻璃片前前后移动,彩色的影子也随着在墙上变大变小。我觉得这就像我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里面有我懵懵懂懂对电影热爱的萌芽。
我觉得一份热爱有时候也很简单,就是你要真正从内心唤醒它,付诸行动,坚持去做就行了。我很喜欢小津导演(小津安二郎)的名言:“电影和人生一样,都以余味定输赢”。有时候觉得所有的经历都是为最后的这份热爱而准备。
戢子丰:我在美国读研两年半,他们的批判思维和整个电影制作能力是我喜欢的。但他们强调的一些概念是不适合我的。回武汉是因为我要做电影,我觉得跟自己家乡的朋友产生联结是很重要的,于是有幸参加了编剧班,班里的同学虽然年长我,但他们的底色都是很赤诚的人。我觉得文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就是要不断碰撞彼此领域中那些最有意思的点,这是我们干一辈子热忱追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和军哥、智鹏哥很投缘。
军哥是学画画的,他对审美、电影的信仰融入性格底色并长在一起,很真实,这是我特别喜欢他的地方。我也很喜欢电影文学、表演和绘画,当我们一起去触碰彼此重叠的热情部分时,就像回归到一个小孩玩泥巴的状态,玩得很开心。
我和智鹏哥也很投缘。我还在B站(哔哩哔哩视频平台)做喜剧节目,短片、脱口秀、偏慢走类型,所以我对喜剧有天生的敬畏感。看起来没心没肺的喜剧,很多时候只是隐匿着平时的悲辛和无奈,欢笑背后有对这个世界的透彻认识。智鹏哥是曲艺科班出身,我能充分理解一个喜剧科班出身的人对幽默艺术点的把控在哪里。我经常向智鹏哥请教,他会和我讲很多很老很经典的段子,对我的帮助特别大。
电影是一个很慢又很浪漫的东西,一般周期是3到4年,而我们又是自编自导,如何解构生活并用真诚的态度和技术把它表达出来,让观众们能看到本质、得到共鸣,是我创作剧本和电影的初衷。
我很欣慰从湖北省编剧班骨干研修班第一期开始时,就带着第一部电影《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的创意去经济创投,第二年开拍,2024年就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华语新风单元并做了首映。可以说,我的第一部电影是伴随编剧班三年学习一块往前成长的,这个人生曲线很酷!我很感谢在编剧班能认识这样一帮朋友,他们帮助我规避了同龄导演在创作时过于自我的视角,让我警醒始终要带着一种多维度的视角来做电影。
刘智鹏:戢导虽然是90后,但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也在有意识地磨砺自己谦卑的人文精神。《爸爸的爸爸叫爷爷》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所以没开拍之前,我就建议他尽量全用职业演员,他采纳了,还邀请我客串角色,我很高兴能参演。但第二年在编剧班看片时,发现那么多专业演员却都在演一个“大全”,两个小时从头到尾就是人在镜头里框着,没有中景,没有特写,很有疏离感,感觉导演很自大,然后我就直接跟他说重新剪片,不然真可惜了这帮好演员。我原以为会得罪他,没想到他接受意见重新剪辑,还和我成了朋友。
戢子丰:特别感谢智鹏哥的直言,让我特别警醒“自嗨”这个部分,正是因为听了这些意见,这部电影去年才能去上海做首映,不然我肯定会被骂惨了!这个纠错经验让我对做电影的叙事节奏有了更多领悟,知道如何摆位、如何叙事才能让观众更能领会信息。智鹏哥在电影中的光头很亮,光头一出来,首映式上的上海观众都笑了……这让我想到有很多青年导演砸锅卖铁,总在纠结要做一个很深刻很宏大的东西出来,把时间、精力和财力全部耗进去,但现在我意识到电影的面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窄,如果一直在找意义、找深刻的执念里,你的电影可能连开始都很难。
当人们踏上一个旅途的时候,又总想尽快结束它,但我在治自己“电影病”的途中,发现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接受经历过程中的一切,穿越所有好与不好的体验,让它们成为我成长及作品的养料,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导演。我需要直言不讳的朋友,也想做真诚的电影,这些带给我的成长是持续的。这部电影马上就要正式上映了,到时候请大家再去看看。
姚军执导的电影《两栖人》
通过电影见自己、见众生
张静:《爸爸的爸爸叫爷爷》是戢子丰老师依据自家的事件原型自编自导的电影处女作。有人说创作本身是发现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您通过作品看到了哪些未知的自己?
戢子丰:《爸爸的爸爸叫爷爷》这部电影主要是讲姬家被过度治疗的奶奶失去了意识,静待死亡。在弃疗与续命之间,姬家人鸡飞狗跳,失去了日常的秩序,这让孙子悠悠开始审视荒唐与疲惫中无人发现的家庭盲点。这个故事及人物原型都来自于我的原生家庭,用我爷爷的话叫自爆家丑。通过这部电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来处,思考自己的去处。我意识到我们90后或者00后需要学习有觉知地接纳或者兼容自己的原生家庭,否则我们在面对事业和爱情时会无意识地复制我们父母的情感路径。我们很难在父辈身上找到答案,而现代信息又过于发达,更增加了我们找到答案的难度。所以,借由家庭、爱情,探索我们该如何去爱、如何存在、去往哪里是我的创作主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希望更清晰地解答自己的疑惑,发现更多未知的自己。
姚军:去年在北影学习的时候,陈山老师在电影文学课上说过,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要经历人生的7件事情:恋爱结婚生子,还要经历送走双方的老人,浓缩起来就是经历人生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有人说导演的前两部作品可能都是拍与自己有关系的东西,电影里面可能会暗藏着一个自己,这一点我很赞同。我父亲特别支持我做电影,即使病重期间也鼓励我去北电学习,在我结业二个月后,父亲就去世了,这里有很多遗憾.......父亲生前很期待我的《春生》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我儿时的回忆,关于家乡、友情、爱情、救赎以及对于人生的思索。它虽然是一部非商业片的情怀电影,但我仍希望找机会把它拍摄完成。现在回过头来看陈山老师的话,感悟更深,生活中那些遗憾、纠结和不完美正是帮助我们学会反思、学会感同身受,成为联结其他人各种情感的窗口,这些再通过视听艺术表达出来就成为了电影。
戢子丰:虽然有人说不要总拍自己的情怀,毕竟电影还要走市场。但我觉得军哥这样开始挺好的。因为你是从纪录片转到电影领域,尽管之间是有关联,但从手法、理念、技术等方面来看,毕竟还是两个领域,可能需要这种情怀作品来完成电影走向市场的过渡,然后再在整个观念跟制作上做一种趣味性的解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涉猎其他题材。
张静:时代虽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老一辈艺术家的影片到现在看仍然让人感同身受,我们需要去传承和发展的东西是什么呢?
姚军:谢晋是我特别喜欢的导演,我最近看跟他合作过的一些知名演员的采访,我感受到,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迭代更新,但情感肯定不会过时。我最喜欢他影片里透露出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对命运的探求。还有当年给我们编剧骨干班授课的著名编剧王兴东老师,一直到今天还在指导我、鼓励我、关心我。无数老一辈艺术家的这种精神如炬如烛,指引温暖着我们前行。
戢子丰:完整情感内核在我们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完整了,所以我们从老一辈导演身上需要秉持的东西就是完整情感的创作内核。但电影的外在表现形式变化,仍然需要我们紧跟时代、国际潮流去学习。我觉得中国电影的表现形式是在学习欧洲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即使是韩国电影的表现形式,在本质上也是学欧美国家,但他们花了10多年的时间内化形成自己的本土体系,这很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戢子丰执导电影《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捷径唯有勤学苦练而已
张静:有梦想的人普遍会面临现实与梦想平衡的问题,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平衡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作品和奖项外,你们又收获了什么?
姚军:其实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最难得的是有一个自己持续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事情,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无论我做电影、纪录片,这些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热爱,两者互为经验,彼此良性循环,促进能力增长。虽然平衡好家庭、工作和电影梦想很辛苦,但作为创作者,把握好平衡的心态是基础。非常感谢湖北广播电视台给我的工作平台,它从物质和资源方面为我的梦想托底,所以我会在追梦的同时把单位交付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好。
我在编剧班学习的时候总在想学习电影有没有捷径?几年学习实践下来,我发现捷径还真没有!所谓捷径就是凭着对电影的执着精神勤学苦练。多看老师推荐的经典影片,从模仿到实践,从思索到行动。
现在观众的审美、品位并不亚于编剧和导演,甚至有所超越。电影成了一场编剧、导演和观众博弈的过程。所以电影是伴随焦虑的,只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只要意识到差距,从剧本、资金到开拍的每一天每一步,就会伴随焦虑。电影梦想肯定需要资金支持,但是回到源头,还是要有好剧本。所以当剧本越靠近成品,我越焦虑,希望它更完美。解决焦虑没有灵丹妙药,只有接纳,想一万遍,不如把学思悟的东西以影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行动才是对治焦虑的良药。然后需要一些阿Q精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可贵的是有咱们编剧骨干研修班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互启发、鼓励,彼此治愈。
戢子丰:杨德昌老师说,“电影让人类的生命至少延续了三倍”。一个人终究只能过自己的一生,但是却可以在电影中体验百样人生,虽然这些人生我们不曾经历过,却仍可以跟随男女主经历长大,体会世俗,然后老去……让我们以一个上帝的视角看到无数命运背后的成因和答案,也找到自己的救赎和方向。几个镜头,几句对话,就打开了现实,让我们看到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温情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我的性格有些类似于自闭症,不太善于与人沟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让我疑惑,但是人又需要在为社会贡献价值的过程中,与他人互动来照见认识自己,所以我通过为B站编导大量广告、网剧、网络节目和短视频,同时还经营酒吧来解决自己的生存,在平凡生活的细节里洞察生命更为深刻的一面,然后通过剧本创作和电影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反思,这就是我需要好好治疗的“电影病”。
我过去写剧本很焦虑,生活的时候也很焦虑,觉得必须要完美,但现在发现完美恰好是我们焦虑的来源。电影是一个集体的智慧,有无数的不确定性,但你要用一个确定性的东西去对抗不确定性,对抗只会带来更大的焦虑。所以现在剧本创作时,我的职业化思考会多一些,让剧本写作回归简单,把主干留着,去掉过度设计的部分,为不可控留出冗余,允许不确定的存在。我也认识到自己是个很浪漫的人,接纳它后,这种特质不再让我害怕,我也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可以邂逅志同道合的另一半,一起去实现我们的电影梦想。
刘智鹏编导的曲艺情景剧《社区春晚总动员》登上2024年湖北卫视春晚
刘智鹏:我的艺龄很长,工龄也长,六岁学相声,七岁登台,到今年已经46岁了。17岁选择做曲艺演员时才发现没有编剧为我们写剧本,等25岁转型做舞台剧时发现还是没有编剧为我们写剧本,我不仅要演,最难的是要在一点也不会的基础上自编自导走市场!现在回头看,选择了舞台演员职业就是选择了焦虑,学会与焦虑共处是我人生的必修课。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写剧本的。当初夏雨田老师在说唱团写段子的时候,我们是很幸运的,拿着他的本子演出就把省里的奖项都拿了,但是夏老师2004年去世了,我们就没了创作性人才。未来如何生存呢?我作为演员被形势所迫也必须面对写剧本的事。
我的老师告诉我,去向五本《传统相声大全》400段传统相声模仿学习吧!400段,要看多少遍才能看懂能模仿?只好硬着头皮一段段学......一遍遍看下来,我才发现这些传统相声包罗万象,涵盖了中国人全部的搞笑方式,才明白老师让我学习的是这400个段子中间的包袱结构。有了包袱结构,观众才会乐,之后再写喜剧给中国人就没问题。但是时代背景不同,那400个传统相声现代人看了并不觉得搞笑,所以要在那些结构里加入现代元素,进行整合改编,化而用之才能变成有质感的新相声。
记忆最深刻的是98年抗洪,夏老师写了一台晚会,当时有一个群口相声是给马季老师的,他带着陆鸣、许勇、赵卫国、李道南4位老师就是在台上边说边拿大锤在台上砸夯,这样一个段子特别鼓舞人心。2016年的时候武汉又抗洪,我们来演这个段子,这才知道这个结构形式是传统相声《口吐莲花》的一个梁子,改编得太巧妙了。所以,后来再看夏雨田老师的作品,才明白为什么他的作品好,就是因为他有源头,每一段相声背后就是一段传统相声打底。
2004年曲艺市场逐渐式微,我们团就转做舞台剧,于是我又被逼着去写舞台剧本。当时感觉特别糟糕,觉得自己是体制内做曲艺的,怎么就轮到我写舞台剧本呢?实在没办法,我还是用学400段传统相声那种最笨的方法自学,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就自掏腰包花一大笔钱把台湾、香港、北京人艺的舞台剧共300多张碟片买回来全部看完研究,然后我就开始了解舞台剧的种种。
刘智鹏创作的男女相声《大山里的爱情故事》
这个过程真是苦啊,但咱是笨鸟得先飞,十几年来是我一个人执笔写,剧本出来之前别人可以开心地玩,我却得在规定的十几天内把剧本写出来。《鬼子进了城》我怎么写出来的?早上9点到下午18点,除去中途吃饭,十几个人围着聊点子。18点下班,大家可以休息,我要执笔把当天大家所谈的东西全部揉到剧本里。回到家先不吃饭,睡4个小时,晚上安静,23:00起来吃饭准时开工,有时候写到凌晨5点,等到9:00再开会,我们每个人面前又有了一个新的剧本,然后再聊再改,就这样连续31天,剧本才出来。后来有一天夜晚我感觉写的低血糖发了,脸白、嘴白、浑身冒汗,吓得我赶紧睡觉。早上医生朋友告诉我那其实是心脏病犯了,是非常危险的!之后考虑到我的身体,团里就让我更多参与剧本出谋划策,亲自执笔少了。
曾经一段时间我埋怨过领导,给我布置那么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后来我特别感激他,如果没有当年的一些逼迫和这十几年的勤学苦练,我最多是一名演员,但现在我不仅能演,还能独立创作出一个我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观众能接受,作品好走市场还能卖钱。面对现在艺术走市场的大形势,创作的本事长在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这个才是对治焦虑最厉害的法器。现在我还能与姚军、戢子丰二位导演一起聊电影剧本创作,彼此启发合作,真要感谢那些年的努力,让我可走的道路更宽广了。
张静:下一步,三位老师的创作计划是什么?会有什么合作吗?
刘智鹏:去年在麻城参加编剧班丁姗同学《我的船长老师》首映式时,我们三个就想一起做个喜剧电影。我做喜剧20多年了,可以出一个喜剧本子。我把自己独立完成的《鬼子进了城》舞台剧视频给大家看,大家还挺感兴趣的。
戢子丰:智鹏哥的这个剧本我挺喜欢,如果这个项目能实施,我可以把他这个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剧本,我是最热爱喜剧的,再在其中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这个电影出来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姚军:对,咱们哥仨可以合作一把,把它做成一个院线电影的喜剧片,然后依然请智鹏他们团里的专业演员。
后 记
姚军(一排左)、刘智鹏(一排中)、戢子丰(一排右)、陈旻旻(二排左,视频制作)、张静(二排右,笔者)
三位老师怀揣着赤子之心坚定地走在各自的艺术朝圣之旅上,他们需要直面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无数次穿越喜怒哀乐忧恐惊,在焦虑的陪伴中培养多维度看到事物本质的观照能力,找到艺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完美与不完美、形式与内容的平衡。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这世界没有所谓的捷径,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在不同的领域里以知行合一的方式老老实实勤学苦练,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才是对治焦虑、打通理想与现实的捷径。
艺术简历
姚军,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导演、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高校校外硕士生导师。
其导演纪录片《僵狮子》入围2016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纪录片《两栖人》入围2017年“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2017年国家广电总局第四季度全国优秀纪录片、入围2018年香港国际纪录片节,纪录片《见证》获得第30届中国金鹰电视节电视纪录片提名奖、2020年中国十大纪录片短片类优秀奖、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际传播大奖。自编自导的院线电影《江水无声》获得2020年第十五届华语电影周“评审会推介奖”,入围第十二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并于2021年12月26日全国公映。纪录片《丝绸之国》获得2024年第四季度全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主题原创网络视听作品创作展播大赛特等奖。
刘智鹏,武汉说唱团相声演员,相声、小品、舞台剧编剧、导演。曾荣获首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新人提名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提名,湖北省十佳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称号,武汉市舞台艺术人才第五届“江花奖”。
自编自导自演相声《送你一朵玫瑰花》《大山里的爱情故事》、小品《排骨藕汤》《阳台》《特殊宴席》、舞台剧《飞来横财》《十万大洋》《金蝉》等。
戢子丰,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于美国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电影制作专业。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二等奖,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自编自导的毕业作品《克伦威尔星》入围韩国青龙青年影展。毕业后先后就职于湖北电影制片厂与Bilibili拍摄大量广告、网剧、网络节目和短片。2017年拍摄深受欢迎的短视频剧集《雄志凌云》,2018年为大热网络节目《网络观察室》编剧和导演,每期节目点击量均位居B站排行榜首页前段。
2021年,剧本《早登极乐》入围金鸡电影创投;电影《爸爸的爸爸叫爷爷》,2023年入围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wip单元;2024年,入围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3-14 来源:湖北文艺网 作者:文字/张 静 视频制作/陈旻旻
文艺家·刘智鹏(左)、姚军(中)、戢子丰(右)
前 言
本期『艺·同学』到访嘉宾为湖北省编剧骨干研修班的学员姚军、刘智鹏、戢子丰,缘起于电影,他们三人兴趣相投,是彼此的合作伙伴,也是发现问题直言不讳的老师,更是追梦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相互启发、鼓励,彼此治愈,一起穿越焦虑和迷茫,找到属于各自艺术道路上的“捷径”。笔者(张静)于元宵节前夕在湖北省文联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倾听属于他们的故事。
踏上电影朝圣之旅
张静:三位老师,下午好!湖北省编剧骨干研修班结束后,听说你们的联系比较多,可以给大家讲讲你们的联系、以及与电影的缘分吗?
姚军:我觉得我们三个是兴趣相投。之前因工作关系认识智鹏老师(刘智鹏,下同),深入合作是2019年拍自己编导的电影《江水无声》的时候,但真正了解是在湖北省编剧骨干研修班。现在我遇到舞台戏曲方面的困惑也会随时打电话向他咨询。戢导(戢子丰,下同)是我在编剧骨干研修班上认识的,我们对电影都无比热爱,所以私下经常交流电影创作。戢导是正宗北影导演系毕业的,这个经历让我非常羡慕,因为我一直梦想上北影。
去年我有幸自费到北影上了三个月的导演高研班,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种专业。那几个月里,每周五下午下班,我就坐晚上20:00的火车,第二天早晨6:30到北京西站,然后转三趟地铁到北京电影学院,结束两天的课程后,周日下午17:30一下课马上赶当晚20:00的火车回武汉,参加单位星期一9:00晨会。这样连续三个月,我是全班唯一一堂课都没落下的学员。我坐的是绿皮卧铺,它符合我的时间安排,还节约住宿费。我常常靠着火车车厢接轨处,看着外面的风景像一个个镜头一样逝去,沉醉其中。
结业后,我把来回的火车票拼成一个单词FILM(电影)拍照留念。这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情感,也算是圆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有些寻根问祖朝圣的感觉。北影文学系苏牧教授的电影著作《荣誉》是我多年的挚爱,我把这本翻旧了的书带到课堂,请慕名已久的苏老师为我签名,他在扉页上写下:“有电影的生命,一日长于百年”。
姚军编导的电影《江水无声》
戢子丰:这太难得了,我觉得军哥(姚军,下同)对电影是有赤子之心的。他更像北影在朱辛庄那个时代,那群很单纯追求电影梦想的人。所以苏牧老师也曾说过,论对电影和文学的信仰和热爱,北影的很多本科生是抵不上你们来自社会进修的学员。真热爱,不仅只停留在嘴上,而是要有行动,真做出一件实打实的作品出来。
姚军:我对电影的热爱从小学就开始了。我妈当过地方剧团演员,从小家里就有大众电影杂志。我爸爸爱好摄影,家里有一间没有窗户的储物间成为爸爸冲洗胶片的暗房。有一年暑假,我把家里裁剩下的几块玻璃片收集起来,用水彩颜料在上面画上“小鸡找妈妈”的连环图案,然后把几个同学请到暗房,用手电筒投影在白墙上,自己还配音。光影在玻璃片前前后移动,彩色的影子也随着在墙上变大变小。我觉得这就像我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里面有我懵懵懂懂对电影热爱的萌芽。
我觉得一份热爱有时候也很简单,就是你要真正从内心唤醒它,付诸行动,坚持去做就行了。我很喜欢小津导演(小津安二郎)的名言:“电影和人生一样,都以余味定输赢”。有时候觉得所有的经历都是为最后的这份热爱而准备。
戢子丰:我在美国读研两年半,他们的批判思维和整个电影制作能力是我喜欢的。但他们强调的一些概念是不适合我的。回武汉是因为我要做电影,我觉得跟自己家乡的朋友产生联结是很重要的,于是有幸参加了编剧班,班里的同学虽然年长我,但他们的底色都是很赤诚的人。我觉得文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就是要不断碰撞彼此领域中那些最有意思的点,这是我们干一辈子热忱追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和军哥、智鹏哥很投缘。
军哥是学画画的,他对审美、电影的信仰融入性格底色并长在一起,很真实,这是我特别喜欢他的地方。我也很喜欢电影文学、表演和绘画,当我们一起去触碰彼此重叠的热情部分时,就像回归到一个小孩玩泥巴的状态,玩得很开心。
我和智鹏哥也很投缘。我还在B站(哔哩哔哩视频平台)做喜剧节目,短片、脱口秀、偏慢走类型,所以我对喜剧有天生的敬畏感。看起来没心没肺的喜剧,很多时候只是隐匿着平时的悲辛和无奈,欢笑背后有对这个世界的透彻认识。智鹏哥是曲艺科班出身,我能充分理解一个喜剧科班出身的人对幽默艺术点的把控在哪里。我经常向智鹏哥请教,他会和我讲很多很老很经典的段子,对我的帮助特别大。
电影是一个很慢又很浪漫的东西,一般周期是3到4年,而我们又是自编自导,如何解构生活并用真诚的态度和技术把它表达出来,让观众们能看到本质、得到共鸣,是我创作剧本和电影的初衷。
我很欣慰从湖北省编剧班骨干研修班第一期开始时,就带着第一部电影《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的创意去经济创投,第二年开拍,2024年就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华语新风单元并做了首映。可以说,我的第一部电影是伴随编剧班三年学习一块往前成长的,这个人生曲线很酷!我很感谢在编剧班能认识这样一帮朋友,他们帮助我规避了同龄导演在创作时过于自我的视角,让我警醒始终要带着一种多维度的视角来做电影。
刘智鹏:戢导虽然是90后,但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也在有意识地磨砺自己谦卑的人文精神。《爸爸的爸爸叫爷爷》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所以没开拍之前,我就建议他尽量全用职业演员,他采纳了,还邀请我客串角色,我很高兴能参演。但第二年在编剧班看片时,发现那么多专业演员却都在演一个“大全”,两个小时从头到尾就是人在镜头里框着,没有中景,没有特写,很有疏离感,感觉导演很自大,然后我就直接跟他说重新剪片,不然真可惜了这帮好演员。我原以为会得罪他,没想到他接受意见重新剪辑,还和我成了朋友。
戢子丰:特别感谢智鹏哥的直言,让我特别警醒“自嗨”这个部分,正是因为听了这些意见,这部电影去年才能去上海做首映,不然我肯定会被骂惨了!这个纠错经验让我对做电影的叙事节奏有了更多领悟,知道如何摆位、如何叙事才能让观众更能领会信息。智鹏哥在电影中的光头很亮,光头一出来,首映式上的上海观众都笑了……这让我想到有很多青年导演砸锅卖铁,总在纠结要做一个很深刻很宏大的东西出来,把时间、精力和财力全部耗进去,但现在我意识到电影的面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窄,如果一直在找意义、找深刻的执念里,你的电影可能连开始都很难。
当人们踏上一个旅途的时候,又总想尽快结束它,但我在治自己“电影病”的途中,发现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接受经历过程中的一切,穿越所有好与不好的体验,让它们成为我成长及作品的养料,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导演。我需要直言不讳的朋友,也想做真诚的电影,这些带给我的成长是持续的。这部电影马上就要正式上映了,到时候请大家再去看看。
姚军执导的电影《两栖人》
通过电影见自己、见众生
张静:《爸爸的爸爸叫爷爷》是戢子丰老师依据自家的事件原型自编自导的电影处女作。有人说创作本身是发现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您通过作品看到了哪些未知的自己?
戢子丰:《爸爸的爸爸叫爷爷》这部电影主要是讲姬家被过度治疗的奶奶失去了意识,静待死亡。在弃疗与续命之间,姬家人鸡飞狗跳,失去了日常的秩序,这让孙子悠悠开始审视荒唐与疲惫中无人发现的家庭盲点。这个故事及人物原型都来自于我的原生家庭,用我爷爷的话叫自爆家丑。通过这部电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来处,思考自己的去处。我意识到我们90后或者00后需要学习有觉知地接纳或者兼容自己的原生家庭,否则我们在面对事业和爱情时会无意识地复制我们父母的情感路径。我们很难在父辈身上找到答案,而现代信息又过于发达,更增加了我们找到答案的难度。所以,借由家庭、爱情,探索我们该如何去爱、如何存在、去往哪里是我的创作主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希望更清晰地解答自己的疑惑,发现更多未知的自己。
姚军:去年在北影学习的时候,陈山老师在电影文学课上说过,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要经历人生的7件事情:恋爱结婚生子,还要经历送走双方的老人,浓缩起来就是经历人生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有人说导演的前两部作品可能都是拍与自己有关系的东西,电影里面可能会暗藏着一个自己,这一点我很赞同。我父亲特别支持我做电影,即使病重期间也鼓励我去北电学习,在我结业二个月后,父亲就去世了,这里有很多遗憾.......父亲生前很期待我的《春生》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我儿时的回忆,关于家乡、友情、爱情、救赎以及对于人生的思索。它虽然是一部非商业片的情怀电影,但我仍希望找机会把它拍摄完成。现在回过头来看陈山老师的话,感悟更深,生活中那些遗憾、纠结和不完美正是帮助我们学会反思、学会感同身受,成为联结其他人各种情感的窗口,这些再通过视听艺术表达出来就成为了电影。
戢子丰:虽然有人说不要总拍自己的情怀,毕竟电影还要走市场。但我觉得军哥这样开始挺好的。因为你是从纪录片转到电影领域,尽管之间是有关联,但从手法、理念、技术等方面来看,毕竟还是两个领域,可能需要这种情怀作品来完成电影走向市场的过渡,然后再在整个观念跟制作上做一种趣味性的解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涉猎其他题材。
张静:时代虽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老一辈艺术家的影片到现在看仍然让人感同身受,我们需要去传承和发展的东西是什么呢?
姚军:谢晋是我特别喜欢的导演,我最近看跟他合作过的一些知名演员的采访,我感受到,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迭代更新,但情感肯定不会过时。我最喜欢他影片里透露出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对命运的探求。还有当年给我们编剧骨干班授课的著名编剧王兴东老师,一直到今天还在指导我、鼓励我、关心我。无数老一辈艺术家的这种精神如炬如烛,指引温暖着我们前行。
戢子丰:完整情感内核在我们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完整了,所以我们从老一辈导演身上需要秉持的东西就是完整情感的创作内核。但电影的外在表现形式变化,仍然需要我们紧跟时代、国际潮流去学习。我觉得中国电影的表现形式是在学习欧洲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即使是韩国电影的表现形式,在本质上也是学欧美国家,但他们花了10多年的时间内化形成自己的本土体系,这很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戢子丰执导电影《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捷径唯有勤学苦练而已
张静:有梦想的人普遍会面临现实与梦想平衡的问题,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平衡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作品和奖项外,你们又收获了什么?
姚军:其实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最难得的是有一个自己持续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事情,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无论我做电影、纪录片,这些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热爱,两者互为经验,彼此良性循环,促进能力增长。虽然平衡好家庭、工作和电影梦想很辛苦,但作为创作者,把握好平衡的心态是基础。非常感谢湖北广播电视台给我的工作平台,它从物质和资源方面为我的梦想托底,所以我会在追梦的同时把单位交付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好。
我在编剧班学习的时候总在想学习电影有没有捷径?几年学习实践下来,我发现捷径还真没有!所谓捷径就是凭着对电影的执着精神勤学苦练。多看老师推荐的经典影片,从模仿到实践,从思索到行动。
现在观众的审美、品位并不亚于编剧和导演,甚至有所超越。电影成了一场编剧、导演和观众博弈的过程。所以电影是伴随焦虑的,只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只要意识到差距,从剧本、资金到开拍的每一天每一步,就会伴随焦虑。电影梦想肯定需要资金支持,但是回到源头,还是要有好剧本。所以当剧本越靠近成品,我越焦虑,希望它更完美。解决焦虑没有灵丹妙药,只有接纳,想一万遍,不如把学思悟的东西以影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行动才是对治焦虑的良药。然后需要一些阿Q精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可贵的是有咱们编剧骨干研修班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互启发、鼓励,彼此治愈。
戢子丰:杨德昌老师说,“电影让人类的生命至少延续了三倍”。一个人终究只能过自己的一生,但是却可以在电影中体验百样人生,虽然这些人生我们不曾经历过,却仍可以跟随男女主经历长大,体会世俗,然后老去……让我们以一个上帝的视角看到无数命运背后的成因和答案,也找到自己的救赎和方向。几个镜头,几句对话,就打开了现实,让我们看到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温情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我的性格有些类似于自闭症,不太善于与人沟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让我疑惑,但是人又需要在为社会贡献价值的过程中,与他人互动来照见认识自己,所以我通过为B站编导大量广告、网剧、网络节目和短视频,同时还经营酒吧来解决自己的生存,在平凡生活的细节里洞察生命更为深刻的一面,然后通过剧本创作和电影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反思,这就是我需要好好治疗的“电影病”。
我过去写剧本很焦虑,生活的时候也很焦虑,觉得必须要完美,但现在发现完美恰好是我们焦虑的来源。电影是一个集体的智慧,有无数的不确定性,但你要用一个确定性的东西去对抗不确定性,对抗只会带来更大的焦虑。所以现在剧本创作时,我的职业化思考会多一些,让剧本写作回归简单,把主干留着,去掉过度设计的部分,为不可控留出冗余,允许不确定的存在。我也认识到自己是个很浪漫的人,接纳它后,这种特质不再让我害怕,我也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可以邂逅志同道合的另一半,一起去实现我们的电影梦想。
刘智鹏编导的曲艺情景剧《社区春晚总动员》登上2024年湖北卫视春晚
刘智鹏:我的艺龄很长,工龄也长,六岁学相声,七岁登台,到今年已经46岁了。17岁选择做曲艺演员时才发现没有编剧为我们写剧本,等25岁转型做舞台剧时发现还是没有编剧为我们写剧本,我不仅要演,最难的是要在一点也不会的基础上自编自导走市场!现在回头看,选择了舞台演员职业就是选择了焦虑,学会与焦虑共处是我人生的必修课。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写剧本的。当初夏雨田老师在说唱团写段子的时候,我们是很幸运的,拿着他的本子演出就把省里的奖项都拿了,但是夏老师2004年去世了,我们就没了创作性人才。未来如何生存呢?我作为演员被形势所迫也必须面对写剧本的事。
我的老师告诉我,去向五本《传统相声大全》400段传统相声模仿学习吧!400段,要看多少遍才能看懂能模仿?只好硬着头皮一段段学......一遍遍看下来,我才发现这些传统相声包罗万象,涵盖了中国人全部的搞笑方式,才明白老师让我学习的是这400个段子中间的包袱结构。有了包袱结构,观众才会乐,之后再写喜剧给中国人就没问题。但是时代背景不同,那400个传统相声现代人看了并不觉得搞笑,所以要在那些结构里加入现代元素,进行整合改编,化而用之才能变成有质感的新相声。
记忆最深刻的是98年抗洪,夏老师写了一台晚会,当时有一个群口相声是给马季老师的,他带着陆鸣、许勇、赵卫国、李道南4位老师就是在台上边说边拿大锤在台上砸夯,这样一个段子特别鼓舞人心。2016年的时候武汉又抗洪,我们来演这个段子,这才知道这个结构形式是传统相声《口吐莲花》的一个梁子,改编得太巧妙了。所以,后来再看夏雨田老师的作品,才明白为什么他的作品好,就是因为他有源头,每一段相声背后就是一段传统相声打底。
2004年曲艺市场逐渐式微,我们团就转做舞台剧,于是我又被逼着去写舞台剧本。当时感觉特别糟糕,觉得自己是体制内做曲艺的,怎么就轮到我写舞台剧本呢?实在没办法,我还是用学400段传统相声那种最笨的方法自学,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就自掏腰包花一大笔钱把台湾、香港、北京人艺的舞台剧共300多张碟片买回来全部看完研究,然后我就开始了解舞台剧的种种。
刘智鹏创作的男女相声《大山里的爱情故事》
这个过程真是苦啊,但咱是笨鸟得先飞,十几年来是我一个人执笔写,剧本出来之前别人可以开心地玩,我却得在规定的十几天内把剧本写出来。《鬼子进了城》我怎么写出来的?早上9点到下午18点,除去中途吃饭,十几个人围着聊点子。18点下班,大家可以休息,我要执笔把当天大家所谈的东西全部揉到剧本里。回到家先不吃饭,睡4个小时,晚上安静,23:00起来吃饭准时开工,有时候写到凌晨5点,等到9:00再开会,我们每个人面前又有了一个新的剧本,然后再聊再改,就这样连续31天,剧本才出来。后来有一天夜晚我感觉写的低血糖发了,脸白、嘴白、浑身冒汗,吓得我赶紧睡觉。早上医生朋友告诉我那其实是心脏病犯了,是非常危险的!之后考虑到我的身体,团里就让我更多参与剧本出谋划策,亲自执笔少了。
曾经一段时间我埋怨过领导,给我布置那么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后来我特别感激他,如果没有当年的一些逼迫和这十几年的勤学苦练,我最多是一名演员,但现在我不仅能演,还能独立创作出一个我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观众能接受,作品好走市场还能卖钱。面对现在艺术走市场的大形势,创作的本事长在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这个才是对治焦虑最厉害的法器。现在我还能与姚军、戢子丰二位导演一起聊电影剧本创作,彼此启发合作,真要感谢那些年的努力,让我可走的道路更宽广了。
张静:下一步,三位老师的创作计划是什么?会有什么合作吗?
刘智鹏:去年在麻城参加编剧班丁姗同学《我的船长老师》首映式时,我们三个就想一起做个喜剧电影。我做喜剧20多年了,可以出一个喜剧本子。我把自己独立完成的《鬼子进了城》舞台剧视频给大家看,大家还挺感兴趣的。
戢子丰:智鹏哥的这个剧本我挺喜欢,如果这个项目能实施,我可以把他这个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剧本,我是最热爱喜剧的,再在其中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这个电影出来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姚军:对,咱们哥仨可以合作一把,把它做成一个院线电影的喜剧片,然后依然请智鹏他们团里的专业演员。
后 记
姚军(一排左)、刘智鹏(一排中)、戢子丰(一排右)、陈旻旻(二排左,视频制作)、张静(二排右,笔者)
三位老师怀揣着赤子之心坚定地走在各自的艺术朝圣之旅上,他们需要直面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无数次穿越喜怒哀乐忧恐惊,在焦虑的陪伴中培养多维度看到事物本质的观照能力,找到艺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完美与不完美、形式与内容的平衡。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这世界没有所谓的捷径,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在不同的领域里以知行合一的方式老老实实勤学苦练,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才是对治焦虑、打通理想与现实的捷径。
艺术简历
姚军,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导演、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高校校外硕士生导师。
其导演纪录片《僵狮子》入围2016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纪录片《两栖人》入围2017年“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2017年国家广电总局第四季度全国优秀纪录片、入围2018年香港国际纪录片节,纪录片《见证》获得第30届中国金鹰电视节电视纪录片提名奖、2020年中国十大纪录片短片类优秀奖、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际传播大奖。自编自导的院线电影《江水无声》获得2020年第十五届华语电影周“评审会推介奖”,入围第十二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并于2021年12月26日全国公映。纪录片《丝绸之国》获得2024年第四季度全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主题原创网络视听作品创作展播大赛特等奖。
刘智鹏,武汉说唱团相声演员,相声、小品、舞台剧编剧、导演。曾荣获首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新人提名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提名,湖北省十佳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称号,武汉市舞台艺术人才第五届“江花奖”。
自编自导自演相声《送你一朵玫瑰花》《大山里的爱情故事》、小品《排骨藕汤》《阳台》《特殊宴席》、舞台剧《飞来横财》《十万大洋》《金蝉》等。
戢子丰,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于美国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电影制作专业。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二等奖,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自编自导的毕业作品《克伦威尔星》入围韩国青龙青年影展。毕业后先后就职于湖北电影制片厂与Bilibili拍摄大量广告、网剧、网络节目和短片。2017年拍摄深受欢迎的短视频剧集《雄志凌云》,2018年为大热网络节目《网络观察室》编剧和导演,每期节目点击量均位居B站排行榜首页前段。
2021年,剧本《早登极乐》入围金鸡电影创投;电影《爸爸的爸爸叫爷爷》,2023年入围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wip单元;2024年,入围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