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始终坚持高举旗帜,思想政治引领更加牢固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团结引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及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第一时间分级分层组织做好学习传达,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切实筑牢湖北文艺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深入推进《湖北省文联关于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培训实施方案(2024-2027)》的落实,不断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方法,高效完成2025年度培训计划,力争早日实现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省会员全覆盖。
二、着力聚焦重大主题,服务中心大局更有作为
紧扣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主动服务并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有影响的主题性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持续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擦亮长江文艺品牌,举办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览、“金像长江”全国主题摄影大展、“舞动长江”荆楚舞蹈主题晚会(第一季)等主题文艺活动。发挥《长江文艺评论》引导作用,加大“长江文化研究”文学艺术专题策划,推动长江主题文艺创新创作。持续发挥文艺赋能作用,继续开展第四届湖北乡村音乐潮、首届湖北乡村摄影潮、首届湖北乡村书法潮系列活动,继续扩大湖北民间文艺家艺术团演出覆盖面,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力争带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等重要主题,组织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用优秀文艺作品展示湖北形象。持续做好文化润疆、文艺援藏工作。
三、持续深挖资源禀赋,弘扬荆楚文化更具特色
聚焦弘扬荆楚文化,汇集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优势力量,策划主题性采风创作活动。继续擦亮荆楚文化品牌,举办尚意简牍·全国简牍书法特展系列活动、简上楚风·全国楚简书法名家作品晋京展,推进楚简书法艺术丛书的出版,举办楚国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果展览,承办中国杂协首届非遗古彩戏法大会。做好荆楚文化探源工作,继续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各卷本编纂出版工作,完成《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孝感卷》,推动《湖北民间文化书库》出版工作。加快《湖北文艺史大系》编辑进度,开展第二届“湖北好故事”主题创作暨讲演活动,收集整理湖北经典民歌100首,举办《百年民俗 湖北记忆》民俗影像展湖北省巡展、“百年湖北、百年大家——周令钊大型回顾展”等活动。
四、不断培育推介人才,发挥文艺优势更有底气
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制定印发《湖北省文联系统文艺人才发展规划(2025—2029年)》,为文艺人才发展构建优渥的环境生态。分级分层开展文艺培养培训,大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启动湖北中青年戏剧演艺人才“梨园撷英”计划(第一期),实施“新象长江”主题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工程、湖北中国画骨干人才孵化工程第三期,举办第四期荆楚舞蹈人才培英计划培训班、第二期楚简书法骨干高级研修班等10余个培训班。组织10余支下基层文艺小分队。多种形式组织展赛活动,选拔推荐优秀文艺人才,举办2025年湖北戏剧牡丹花比赛、第十一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大赛、第九届湖北美术节、第十届湖北省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十一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览、第七届湖北舞蹈“金凤杯”(非职业)大赛、湖北省首届中青年书法英才提名展、第二届湖北“小百花”少儿曲艺展演等展赛活动。持续加强“文艺两新”服务管理,摸清“文艺两新”基本情况,对新文艺群体骨干进行登记备案,建立“文艺两新”管理台账;修订《湖北省文联关于加强新文艺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文艺两新”联络服务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文艺两新”三个一百文艺工程推选工作,加大对“文艺两新”的宣传推介力度。
五、深化基层文艺供给,文艺惠民利民更有温度
加强新时代文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制定《湖北省文联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建立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文艺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推进文艺志愿服务便捷化、精准化、常态化。深化“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结对帮扶行动,探索文艺家和文艺志愿者与基层文艺社团、文艺爱好者开展结对帮扶,直接参与指导基层文艺创作生产。常态化开展省文联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惠民活动,不断扩大文艺惠民覆盖面,让更优质文艺服务直达基层、直达人民群众家门口。
六、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更具成效
持续深入调查研究,继续在全省文联系统开展大调研活动,积极破解制约湖北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制定湖北省文联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案,为实现湖北文艺繁荣发展新突破提供新动能。继续探索文艺与科技融合,积极为“互联网+文艺”“网上文艺家之家”建设创新赋能机制,引导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挺进互联网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2-28 来源:办公室 作者:
一、始终坚持高举旗帜,思想政治引领更加牢固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团结引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及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第一时间分级分层组织做好学习传达,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切实筑牢湖北文艺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深入推进《湖北省文联关于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培训实施方案(2024-2027)》的落实,不断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方法,高效完成2025年度培训计划,力争早日实现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省会员全覆盖。
二、着力聚焦重大主题,服务中心大局更有作为
紧扣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主动服务并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有影响的主题性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持续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擦亮长江文艺品牌,举办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览、“金像长江”全国主题摄影大展、“舞动长江”荆楚舞蹈主题晚会(第一季)等主题文艺活动。发挥《长江文艺评论》引导作用,加大“长江文化研究”文学艺术专题策划,推动长江主题文艺创新创作。持续发挥文艺赋能作用,继续开展第四届湖北乡村音乐潮、首届湖北乡村摄影潮、首届湖北乡村书法潮系列活动,继续扩大湖北民间文艺家艺术团演出覆盖面,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力争带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等重要主题,组织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用优秀文艺作品展示湖北形象。持续做好文化润疆、文艺援藏工作。
三、持续深挖资源禀赋,弘扬荆楚文化更具特色
聚焦弘扬荆楚文化,汇集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优势力量,策划主题性采风创作活动。继续擦亮荆楚文化品牌,举办尚意简牍·全国简牍书法特展系列活动、简上楚风·全国楚简书法名家作品晋京展,推进楚简书法艺术丛书的出版,举办楚国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果展览,承办中国杂协首届非遗古彩戏法大会。做好荆楚文化探源工作,继续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各卷本编纂出版工作,完成《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孝感卷》,推动《湖北民间文化书库》出版工作。加快《湖北文艺史大系》编辑进度,开展第二届“湖北好故事”主题创作暨讲演活动,收集整理湖北经典民歌100首,举办《百年民俗 湖北记忆》民俗影像展湖北省巡展、“百年湖北、百年大家——周令钊大型回顾展”等活动。
四、不断培育推介人才,发挥文艺优势更有底气
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制定印发《湖北省文联系统文艺人才发展规划(2025—2029年)》,为文艺人才发展构建优渥的环境生态。分级分层开展文艺培养培训,大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启动湖北中青年戏剧演艺人才“梨园撷英”计划(第一期),实施“新象长江”主题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工程、湖北中国画骨干人才孵化工程第三期,举办第四期荆楚舞蹈人才培英计划培训班、第二期楚简书法骨干高级研修班等10余个培训班。组织10余支下基层文艺小分队。多种形式组织展赛活动,选拔推荐优秀文艺人才,举办2025年湖北戏剧牡丹花比赛、第十一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大赛、第九届湖北美术节、第十届湖北省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十一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览、第七届湖北舞蹈“金凤杯”(非职业)大赛、湖北省首届中青年书法英才提名展、第二届湖北“小百花”少儿曲艺展演等展赛活动。持续加强“文艺两新”服务管理,摸清“文艺两新”基本情况,对新文艺群体骨干进行登记备案,建立“文艺两新”管理台账;修订《湖北省文联关于加强新文艺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文艺两新”联络服务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文艺两新”三个一百文艺工程推选工作,加大对“文艺两新”的宣传推介力度。
五、深化基层文艺供给,文艺惠民利民更有温度
加强新时代文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制定《湖北省文联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建立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文艺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推进文艺志愿服务便捷化、精准化、常态化。深化“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结对帮扶行动,探索文艺家和文艺志愿者与基层文艺社团、文艺爱好者开展结对帮扶,直接参与指导基层文艺创作生产。常态化开展省文联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惠民活动,不断扩大文艺惠民覆盖面,让更优质文艺服务直达基层、直达人民群众家门口。
六、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更具成效
持续深入调查研究,继续在全省文联系统开展大调研活动,积极破解制约湖北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制定湖北省文联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案,为实现湖北文艺繁荣发展新突破提供新动能。继续探索文艺与科技融合,积极为“互联网+文艺”“网上文艺家之家”建设创新赋能机制,引导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挺进互联网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