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美术 音乐 曲艺 摄影 舞蹈 民间文艺 书法 电影 杂技 电视 文艺评论

专访 | 吴曌:守正创新,让古彩戏法焕发时代光彩

发布时间: 2025-02-26 来源: 文学艺术院 作者: 曹鑫池 [关闭窗口]

新锐·吴曌

湖北省杂技家协会理事,武汉市江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氏戏法》代表性传承人,武汉市江夏区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幸福账单》《我爱满堂彩》特邀魔术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环球综艺秀》特邀魔术师,2021年青岛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魔术表演嘉宾,2024年武汉电视台职工春晚表演嘉宾。

初遇魔术:因兴趣而结缘

命运的齿轮总在细微处开始运行,缘分的缔结也总在不经意间开始。2008年,初入大学的吴曌在五花八门的校园社团组织中被魔术社团吸引。起初,如同大多数人一样,吴曌只是把魔术作为课业之余的兴趣爱好。但随着进一步的接触,他深深爱上了魔术这门艺术,从此魔术不仅成为了相伴他整个大学时光的伙伴,更成为了日后的终身事业。

魔术往往需要综合运用视觉传达、心理学、化学、数学、物理学、表演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现象,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大的魅力,对表演者的反应力和精准的节奏把控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大学期间,吴曌常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同排练、到各处演出,在日复一日的演练中,吴曌积累了丰富的魔术表演经验,深受观众的欢迎与喜爱。

再逢戏法:因热爱而精进

大学毕业之后,出于对魔术的热爱,吴曌遵从内心,放弃了寻找稳定的工作,而是选择将魔术作为自己的事业。在一次演出中,吴曌的精彩表演得到了一位中国传统戏法传承人的欣赏。

这位前辈与吴曌相谈甚欢,结为了忘年交。在前辈的影响下,吴曌接触到了中国传统的戏法技艺。中国传统戏法博大精深,吴曌甫一接触,便着了迷,一发不可收拾。在深入了解学习中,本有幸拜入师门的吴曌,却有另一番顾虑。

中国传统戏法讲究门派之别,要入行需要履行一套复杂而漫长的拜师程序和学徒时光,有时长达数年。对于大学才开始接触魔术的吴曌来说,起跑的时间已经比别人晚了,如果再要正式履行完传统程序,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开始戏法的演练。百般思索权衡之下,吴曌放弃了拜师入行这条路,选择自己摸索学习。

没有老师的引领,吴曌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在传统的戏法行业,许多技巧都属于私人绝学,密不外传。要想习得其中关键诀窍,只能靠一遍遍观看、揣摩,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其中。

自学戏法期间,吴曌不可避免地走了许多弯路,甚至一度受伤。在琢磨某个戏法时,吴曌错误地以为背后的技巧在腰部,于是每天进行腰部的排练,导致腰部损伤严重。

独自探索的孤独、付出与收效的不成正比、练习错误导致的受伤……吴曌的戏法学习之路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从不曾放弃。

所幸,坚持没有白费,他的努力打动了业界的前辈。前辈偶然得知吴曌因为练习戏法受伤,感动于吴曌是真心热爱这一行,不惜受伤也要坚持,深受触动,便从旁进行指点,才帮助吴曌突破瓶颈,技艺得以不断精进。

别有洞天:因创新而璀璨

凭着一腔热爱和坚持,吴曌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仅先后在各项魔术大赛中获得冠军,受邀担任央视在内多个电视台的表演嘉宾,还凭借精湛的魔术表演参与影视剧演出……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

吴曌并没有止步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别有一番抱负。当前,起源于西方的魔术在中国的流行度和接受度不够高,难以大范围流行;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中式戏法又因为传统观念的保守发展受到阻滞。

针对目前的发展困局,吴曌认为只有交流和创新才是最好的出路。近年来,吴曌致力于为魔术与戏法的创新寻找新出路,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魔术剧”的艺术形式,将丰富的剧情融入魔术和戏法的表演中,使得表演的内容性和趣味性与魔术戏法的高超手法相结合,吸引观众的同时推动魔术戏法的革新。

经过和团队的无数次打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吴曌团队十年磨一剑,终于将第一部魔法剧搬上了舞台。作为国内首部大型电影主题魔术剧,《魔法世界》将魔术与魔法世界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增强了魔术的表演性,将戏剧与魔术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给予观众以惊险刺激的感官体验。吴曌正是希望通过这种尝试,为魔术与戏法寻求突破,找到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形式。

谈及未来的规划,吴曌认为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在交流中进步,中国传统戏法发展面临阻滞不前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人才的后继无力,另一方面也是受限于一些较为保守的传统理念。在未来,吴曌希望古彩戏法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的时代再次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专访 | 吴曌:守正创新,让古彩戏法焕发时代光彩

发表时间:2025-02-26 来源:文学艺术院 作者:曹鑫池

新锐·吴曌

湖北省杂技家协会理事,武汉市江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氏戏法》代表性传承人,武汉市江夏区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幸福账单》《我爱满堂彩》特邀魔术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环球综艺秀》特邀魔术师,2021年青岛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魔术表演嘉宾,2024年武汉电视台职工春晚表演嘉宾。

初遇魔术:因兴趣而结缘

命运的齿轮总在细微处开始运行,缘分的缔结也总在不经意间开始。2008年,初入大学的吴曌在五花八门的校园社团组织中被魔术社团吸引。起初,如同大多数人一样,吴曌只是把魔术作为课业之余的兴趣爱好。但随着进一步的接触,他深深爱上了魔术这门艺术,从此魔术不仅成为了相伴他整个大学时光的伙伴,更成为了日后的终身事业。

魔术往往需要综合运用视觉传达、心理学、化学、数学、物理学、表演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现象,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大的魅力,对表演者的反应力和精准的节奏把控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大学期间,吴曌常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同排练、到各处演出,在日复一日的演练中,吴曌积累了丰富的魔术表演经验,深受观众的欢迎与喜爱。

再逢戏法:因热爱而精进

大学毕业之后,出于对魔术的热爱,吴曌遵从内心,放弃了寻找稳定的工作,而是选择将魔术作为自己的事业。在一次演出中,吴曌的精彩表演得到了一位中国传统戏法传承人的欣赏。

这位前辈与吴曌相谈甚欢,结为了忘年交。在前辈的影响下,吴曌接触到了中国传统的戏法技艺。中国传统戏法博大精深,吴曌甫一接触,便着了迷,一发不可收拾。在深入了解学习中,本有幸拜入师门的吴曌,却有另一番顾虑。

中国传统戏法讲究门派之别,要入行需要履行一套复杂而漫长的拜师程序和学徒时光,有时长达数年。对于大学才开始接触魔术的吴曌来说,起跑的时间已经比别人晚了,如果再要正式履行完传统程序,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开始戏法的演练。百般思索权衡之下,吴曌放弃了拜师入行这条路,选择自己摸索学习。

没有老师的引领,吴曌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在传统的戏法行业,许多技巧都属于私人绝学,密不外传。要想习得其中关键诀窍,只能靠一遍遍观看、揣摩,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其中。

自学戏法期间,吴曌不可避免地走了许多弯路,甚至一度受伤。在琢磨某个戏法时,吴曌错误地以为背后的技巧在腰部,于是每天进行腰部的排练,导致腰部损伤严重。

独自探索的孤独、付出与收效的不成正比、练习错误导致的受伤……吴曌的戏法学习之路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从不曾放弃。

所幸,坚持没有白费,他的努力打动了业界的前辈。前辈偶然得知吴曌因为练习戏法受伤,感动于吴曌是真心热爱这一行,不惜受伤也要坚持,深受触动,便从旁进行指点,才帮助吴曌突破瓶颈,技艺得以不断精进。

别有洞天:因创新而璀璨

凭着一腔热爱和坚持,吴曌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仅先后在各项魔术大赛中获得冠军,受邀担任央视在内多个电视台的表演嘉宾,还凭借精湛的魔术表演参与影视剧演出……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

吴曌并没有止步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别有一番抱负。当前,起源于西方的魔术在中国的流行度和接受度不够高,难以大范围流行;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中式戏法又因为传统观念的保守发展受到阻滞。

针对目前的发展困局,吴曌认为只有交流和创新才是最好的出路。近年来,吴曌致力于为魔术与戏法的创新寻找新出路,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魔术剧”的艺术形式,将丰富的剧情融入魔术和戏法的表演中,使得表演的内容性和趣味性与魔术戏法的高超手法相结合,吸引观众的同时推动魔术戏法的革新。

经过和团队的无数次打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吴曌团队十年磨一剑,终于将第一部魔法剧搬上了舞台。作为国内首部大型电影主题魔术剧,《魔法世界》将魔术与魔法世界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增强了魔术的表演性,将戏剧与魔术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给予观众以惊险刺激的感官体验。吴曌正是希望通过这种尝试,为魔术与戏法寻求突破,找到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形式。

谈及未来的规划,吴曌认为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在交流中进步,中国传统戏法发展面临阻滞不前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人才的后继无力,另一方面也是受限于一些较为保守的传统理念。在未来,吴曌希望古彩戏法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的时代再次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