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费丽君
现任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黄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入选 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2022年荣获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国际文化大使”称号。
奔赴热爱,不远万里
戏曲,似乎对费丽君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五岁的时候便趴在台口看戏,有时为了看戏,甚至需要走七八里的山路,跟在家人身边,只要目的地是戏台子,年幼的小女孩便从来不哭不闹。
1984年,14岁的费丽君考入阳新县采茶剧团戏训班学习。师从贺美玲、向东桂等名师,“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样样都学。在训练学习中,老师们发现费丽君嗓音条件好,极具天赋,便着重培养。3年学习结束,费丽君顺利出师,怀揣着对未来的希冀走上采茶戏的舞台,然而迎接她的却是戏曲行业的凋零和没落。
《龙港秋夜》剧照
阳新采茶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被业界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阳新采茶戏陷入了低谷。当时戏曲从业者的生存状况极为艰难。和费丽君同一批的女学员戏训结束后,纷纷离开剧团,往日热闹的学员宿舍,只留下了她一个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费丽君有些动摇了:热爱真的能当饭吃吗?我还要继续留在采茶剧团吗?
费丽君已展露出的才华,让剧团领导认定,无论如何都要留下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30元,作为家中长姐,费丽君每月要留5元补贴家里,经济上捉襟见肘。剧团作曲李家高、编剧俞畅识、演员向冬桂合计,每人每月补贴5元给费丽君,“一共15元,总得让孩子吃饱饭。”
费丽君表演《玉燕记》
剧团的重视,前辈同事的关心扶持,让费丽君倍感温暖,但真正留下费丽君的,还是她对阳新采茶戏的热爱。进入戏训班的第二年,奶奶来团里看望她,见她忍着伤痛练功,心中不忍,一边哭一边和她说:“早知道这行这么苦,我们就不唱戏了,宁可回去种地。”便把她带回了家。
和采茶戏的短暂分离,却让费丽君坚定了唱戏的决心。没过几天,她和家人说:“学戏是很苦,但没办法了,一脚踏进去,我就已经爱上它了。”家人不同意她再去学,费丽君就偷偷跑回剧团,一来二去,父母最后彻底没办法,“算了,这就是这孩子的命。”
坚守初心,不忘乡音
1987年,费丽君首次登台演出神话剧《五花洞》,那年她刚满17岁,正在完成三年毕业汇报演出。“当时县委四大家的领导都来观看我们的演出,演完之后,掌声震耳欲聋,领导认可,老师欣慰,都觉得我们未来可期。掌声和鲜花给了我特别幸福的感觉,当时就这一个念头,唱戏真好,能够受到大家的尊重,老百姓的喜爱。”
每次排练,费丽君都反复地琢磨和了解作品中的背景环境、人物的个性,“戏中特定的一些动作、唱腔设计,都要领悟透,要吃透。”
费丽君演唱《哑女告状》
1992年,费丽君演唱的阳新民歌《红土地之恋》荣获“五省九县”歌手大赛一等奖。后续,又主演了现代戏《山中的一片云》《库岛红烛》《载梦的小船》等剧目,将湖北省新人新作展演一等奖、“楚天文华表演奖”等收入囊中。
费丽君同青年演员一同演出《载梦的小船》
在各大比赛中斩获佳绩后,邀约纷至沓来,更是不断有南昌、武汉、咸宁的剧团想“挖”她走。费丽君态度却十分坚定,“去了别的团,我就没法唱阳新采茶戏了。”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光,她和剧团也是不离不弃。“只要有演出、有比赛,一定有我们阳新采茶戏!全团有这股劲,我们才延续到今天。”
阳新采茶戏是费丽君流转在骨血里的乡音,唱腔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部分组成,使用方言演唱,有人声帮腔。“我觉得我的风格是比较朴实、清新、自然流畅的,保住了程式化的根,在综合呈现上,更加贴近自然,”费丽君如是评价自己的风格,眼神也格外明亮。
创新发展,走深走远
2008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团的境遇变好,但传承的难题仍然存在。
“从事了这么多年戏曲工作,我觉得采茶戏最难的就是留住好的人才。”为了更好地传承,费丽君表示,“第一个要在剧目上创新,要培养年轻的观众,利用各大平台宣传阳新采茶戏,比如说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精品剧目的宣传力度,要走出去,走向全国的平台;再者,要从教育着手,从小做起,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费丽君教授阳新采茶戏
2012年,费丽君被全团推选为团长。当了团长,她忙着跑经费、跑编制、跑演出场地,争取到36个编制用于人才培养,剧团更名为“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成为正科级单位。解决全团的后顾之忧,目前她的主要工作在培养人才和打造精品剧目两方面。
从台前转到幕后,费丽君一招一式辛勤教学。往届学员中登台人数大概三五人,她主导招收的30位2017届学员中,留下了80%以上,大部分都能登台,这让她感到非常骄傲。“演员单纯地演绎好角色就可以,当了老师,就是言传身教,‘言’是要教他们唱,‘身’是要教他们做,学生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要一点一点的扣,当老师更考验个人的综合能力。”
费丽君教授阳新采茶戏
“我五十多岁了,入了这行收获过掌声和鲜花,现在转到幕后为团队服务,我也感觉很幸福。”关于未来,费丽君想得很长远,先让新一代的演员把基本功练扎实,等到成熟了,推他们到“戏码头”历练,让阳新采茶戏走得更远。
艺术简历
费丽君:现任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非遗传承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领军人才,黄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黄石市人大代表,黄石市妇女代表、“黄石市十佳名人”、“黄石市楷模”。
入选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传授老师,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授予“2021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2022年荣获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国际文化大使”称号。
1992年演唱阳新民歌《红土地之恋》荣获“五省九县”歌手大赛“一等奖”,1995年主演现代戏《山中的一片云》荣获“优秀演员奖”,1998年获湖南省戏歌大赛“最佳演唱奖”,2003年主演的现代戏《库岛红烛》 参加全省新人新作展演荣获“七项大奖”,她本人荣获“一等奖”。2006年参演现代戏《载梦的小船》荣获“楚天文华奖”。2008年主演现代折子戏《三回头》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戏剧“牡丹花”奖。201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2015年主演大型现代采茶戏《布贴女》入选第二届湖北省艺术节展演剧目、黄石市“优秀作品”奖。2017年艺术指导《富川霜叶红》参加第五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员奖”,阳新采茶戏小戏《腊米树下》参加“第八届全国小戏小品”比赛,分别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员奖”“优秀导演奖”,小戏《小莉养豚》参加“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比赛荣获“优秀剧目奖”。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2-26 来源:湖北文艺网 作者:李紫君
名家·费丽君
现任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黄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入选 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2022年荣获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国际文化大使”称号。
奔赴热爱,不远万里
戏曲,似乎对费丽君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五岁的时候便趴在台口看戏,有时为了看戏,甚至需要走七八里的山路,跟在家人身边,只要目的地是戏台子,年幼的小女孩便从来不哭不闹。
1984年,14岁的费丽君考入阳新县采茶剧团戏训班学习。师从贺美玲、向东桂等名师,“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样样都学。在训练学习中,老师们发现费丽君嗓音条件好,极具天赋,便着重培养。3年学习结束,费丽君顺利出师,怀揣着对未来的希冀走上采茶戏的舞台,然而迎接她的却是戏曲行业的凋零和没落。
《龙港秋夜》剧照
阳新采茶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被业界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阳新采茶戏陷入了低谷。当时戏曲从业者的生存状况极为艰难。和费丽君同一批的女学员戏训结束后,纷纷离开剧团,往日热闹的学员宿舍,只留下了她一个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费丽君有些动摇了:热爱真的能当饭吃吗?我还要继续留在采茶剧团吗?
费丽君已展露出的才华,让剧团领导认定,无论如何都要留下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30元,作为家中长姐,费丽君每月要留5元补贴家里,经济上捉襟见肘。剧团作曲李家高、编剧俞畅识、演员向冬桂合计,每人每月补贴5元给费丽君,“一共15元,总得让孩子吃饱饭。”
费丽君表演《玉燕记》
剧团的重视,前辈同事的关心扶持,让费丽君倍感温暖,但真正留下费丽君的,还是她对阳新采茶戏的热爱。进入戏训班的第二年,奶奶来团里看望她,见她忍着伤痛练功,心中不忍,一边哭一边和她说:“早知道这行这么苦,我们就不唱戏了,宁可回去种地。”便把她带回了家。
和采茶戏的短暂分离,却让费丽君坚定了唱戏的决心。没过几天,她和家人说:“学戏是很苦,但没办法了,一脚踏进去,我就已经爱上它了。”家人不同意她再去学,费丽君就偷偷跑回剧团,一来二去,父母最后彻底没办法,“算了,这就是这孩子的命。”
坚守初心,不忘乡音
1987年,费丽君首次登台演出神话剧《五花洞》,那年她刚满17岁,正在完成三年毕业汇报演出。“当时县委四大家的领导都来观看我们的演出,演完之后,掌声震耳欲聋,领导认可,老师欣慰,都觉得我们未来可期。掌声和鲜花给了我特别幸福的感觉,当时就这一个念头,唱戏真好,能够受到大家的尊重,老百姓的喜爱。”
每次排练,费丽君都反复地琢磨和了解作品中的背景环境、人物的个性,“戏中特定的一些动作、唱腔设计,都要领悟透,要吃透。”
费丽君演唱《哑女告状》
1992年,费丽君演唱的阳新民歌《红土地之恋》荣获“五省九县”歌手大赛一等奖。后续,又主演了现代戏《山中的一片云》《库岛红烛》《载梦的小船》等剧目,将湖北省新人新作展演一等奖、“楚天文华表演奖”等收入囊中。
费丽君同青年演员一同演出《载梦的小船》
在各大比赛中斩获佳绩后,邀约纷至沓来,更是不断有南昌、武汉、咸宁的剧团想“挖”她走。费丽君态度却十分坚定,“去了别的团,我就没法唱阳新采茶戏了。”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光,她和剧团也是不离不弃。“只要有演出、有比赛,一定有我们阳新采茶戏!全团有这股劲,我们才延续到今天。”
阳新采茶戏是费丽君流转在骨血里的乡音,唱腔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部分组成,使用方言演唱,有人声帮腔。“我觉得我的风格是比较朴实、清新、自然流畅的,保住了程式化的根,在综合呈现上,更加贴近自然,”费丽君如是评价自己的风格,眼神也格外明亮。
创新发展,走深走远
2008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团的境遇变好,但传承的难题仍然存在。
“从事了这么多年戏曲工作,我觉得采茶戏最难的就是留住好的人才。”为了更好地传承,费丽君表示,“第一个要在剧目上创新,要培养年轻的观众,利用各大平台宣传阳新采茶戏,比如说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精品剧目的宣传力度,要走出去,走向全国的平台;再者,要从教育着手,从小做起,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费丽君教授阳新采茶戏
2012年,费丽君被全团推选为团长。当了团长,她忙着跑经费、跑编制、跑演出场地,争取到36个编制用于人才培养,剧团更名为“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成为正科级单位。解决全团的后顾之忧,目前她的主要工作在培养人才和打造精品剧目两方面。
从台前转到幕后,费丽君一招一式辛勤教学。往届学员中登台人数大概三五人,她主导招收的30位2017届学员中,留下了80%以上,大部分都能登台,这让她感到非常骄傲。“演员单纯地演绎好角色就可以,当了老师,就是言传身教,‘言’是要教他们唱,‘身’是要教他们做,学生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要一点一点的扣,当老师更考验个人的综合能力。”
费丽君教授阳新采茶戏
“我五十多岁了,入了这行收获过掌声和鲜花,现在转到幕后为团队服务,我也感觉很幸福。”关于未来,费丽君想得很长远,先让新一代的演员把基本功练扎实,等到成熟了,推他们到“戏码头”历练,让阳新采茶戏走得更远。
艺术简历
费丽君:现任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非遗传承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领军人才,黄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黄石市人大代表,黄石市妇女代表、“黄石市十佳名人”、“黄石市楷模”。
入选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传授老师,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授予“2021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2022年荣获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国际文化大使”称号。
1992年演唱阳新民歌《红土地之恋》荣获“五省九县”歌手大赛“一等奖”,1995年主演现代戏《山中的一片云》荣获“优秀演员奖”,1998年获湖南省戏歌大赛“最佳演唱奖”,2003年主演的现代戏《库岛红烛》 参加全省新人新作展演荣获“七项大奖”,她本人荣获“一等奖”。2006年参演现代戏《载梦的小船》荣获“楚天文华奖”。2008年主演现代折子戏《三回头》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戏剧“牡丹花”奖。201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2015年主演大型现代采茶戏《布贴女》入选第二届湖北省艺术节展演剧目、黄石市“优秀作品”奖。2017年艺术指导《富川霜叶红》参加第五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员奖”,阳新采茶戏小戏《腊米树下》参加“第八届全国小戏小品”比赛,分别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员奖”“优秀导演奖”,小戏《小莉养豚》参加“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比赛荣获“优秀剧目奖”。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