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美术 音乐 曲艺 摄影 舞蹈 民间文艺 书法 电影 杂技 电视 文艺评论

专访 | 周敏:不忘初心,踔厉前行

发布时间: 2025-02-25 来源: 文学艺术院 作者: 李紫君 [关闭窗口]

名家·周敏

国家一级演员,浠水县杂技团团长,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政协黄冈市第六届委员。曾获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铜狮奖”;执教节目获第十二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铜奖”;指导节目获俄罗斯国际马戏节银奖。

始于好奇,成于坚韧

10岁那年的暑假,周敏随父亲在广西观看了一场惊险绝伦的杂技表演。可能就源于这一场杂技表演,周敏的心中自此埋下了一颗热爱杂技的种子。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浠水县杂技团要面向社会扩招新学员,就软磨硬泡要父母带他去报名。最终,12岁的周敏入选为32名学员之一,成为浠水县杂技团的一名正式学员。

因为进团年龄稍大,体格更为壮实,周敏便一直处在团队表演“底座”的位置,这对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杂技基本功的要求极高。他只得用大量训练弥补差距,体会到了杂技演员所要付出的艰辛,每天要应对常人无法想象的极限肢体挑战。

2023年,胡浠水在训练厅指导小演员练习杂技

周敏的坚持,离不开杂技团老师们的淳淳教诲。谈到启蒙老师张炳文,周敏说道:“我的杂技基本功都是张老师教的,因为我进团比较晚,像“顶”功、柔韧度这些基本功练得很吃力,张老师就一遍遍耐心地教,直到我学会。”

如果说张炳文老师是领航员,胡浠水老师则更像是指明灯。“胡老师是我们的老团长,有着61年的‘团龄’,他兢兢业业几十年,培养了很多杂技人才,至今仍在杂技团当返聘教师,给我们后辈提供了不少帮助。”胡老师曾说过,杂技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彼此相托,把生命交付到对方手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周敏对杂技的体悟日益深刻。‍‍‍‍‍‍‍‍‍‍‍

随后五年的学习训练,付出无数的汗水和泪水,为周敏日后杂技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训练的结果,用杂技团领导的话来说,“他像‘桥墩子’一样立在底部,有着核心的支撑力量,在团队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表演《晃梯顶技》

1998年,浠水县杂技团的《晃梯顶技》节目通过评审入选“金狮奖”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比赛,作为节目主演的周敏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压力大。因为这次比赛不仅代表浠水县,也是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比赛,离参赛只有4个月时间,能不能完成好任务、他的心里十分紧张。

那段时间,周敏除了完成每天的演出任务外,利用每分每秒来打磨《晃梯顶技》的动作和技巧,汗水一遍一遍浸透全身,有时从梯子上摔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他也感觉不到,他只有一个念想,要尽全力为湖北杂技争荣,为浠水县杂技团争光。那年9月,《晃梯顶技》节目与全国50多个优秀节目同台竞技,获得“铜狮奖”。

不忘初心,回馈家乡

1999年,浠水县杂技团应泰国金世界娱乐公司邀请,第一次赴泰国演出。一下飞机,当地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杂技团受到当地市民的热情欢迎。对他们来说,这次表演既是机会,也是责任。紧锣密鼓的行程安排、语言不通、难适应的气候,都是演员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虽然《晃梯顶技》这个节目周敏已经烂熟于心,但还是怕“抛托”伤到对面的观众,只能通过近乎苛刻地排练、打磨,确保呈现完美的节目效果。所幸,此次演出圆满结束,活动拓宽了演员们的视界,也让浠水县杂技团成功打开了国外市场。

浠水县杂技团参加泰国国家文化中心新闻发布会

出国演出的兴奋没能持续多久,团队就遇到了新状况。从泰国演出归来后,由于演出市场萧条等问题,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有七名骨干人员相继辞职。

杂技表演注重整体配合,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关键,有的节目少了一个人可能就完成不了。面对这一切,周敏心里五味杂陈,因为此前曾有其他杂技团给他抛来了橄榄枝。他有过动摇,向团领导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回来后却又久久思索,睡不踏实。第二天晚上,周敏就到团领导那儿要回报告,一把火烧了。“我还是舍不得这个地方,张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团里的历史和一些光辉事迹,这份厚重的情感嘱托既是羁绊,也是责任,我没法走”,周敏回忆道。

随后,浠水县杂技团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杂技团实行内部改革,组织演出团,周敏成为主要骨干演员之一,他深知当时的局面来之不易,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浠水县杂技团

执教传承,胸怀大任

2005年,周敏开始分管杂技团业务工作,并于2014年任浠水县杂技团团长。如何传承和发展浠水杂技是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考的问题。他不敢懈怠,只能分析思考杂技团的发展前景,然后一头扎进业务工作里。

为解决学员训练学习的问题,周敏刻苦钻研,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制订训练和教学方案,对学员循序善导、带头示范;为了解决团内经费不足的问题,他自己动手设计道具、制作伴奏光盘;为解决浠水县杂技团演艺人才断层,他多次向主管部门和县政府反映实情,建言扩招新生,缓解团里演艺人才后继无人的窘境......通过数年来专业教学,招来的新学员已茁壮成长,成为团里的新生主干力量。

随着杂技团的不断壮大,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舞台能证明自己。2016年他们等到了这个机会——参加第12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作为一个县级杂技团,与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等14个国家及山东、广西等省级实力院团同台竞技,周敏和演员们都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周敏执教的《绳仙眷侣——软钢丝》节目,以精彩的表现得到国际评委的认可,在24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黄鹤铜奖”,填补了浠水县杂技团获得国际级奖项的空白,并先后出访泰国、韩国、阿曼、芬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秘鲁、智利等国家进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周敏率团赴秘鲁、智利进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浠水杂技团的发展也走得更远。2023年,杂技团创作演出的《一片羽毛——双人吊子》节目,前往俄罗斯尼库林马戏场参赛,从32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此次国际杂技大赛银奖第一名。同年12月,该节目荣登央视,刘馨棋、徐杨倩两位演员也获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艺术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颁发的“艺苑撷英”2023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杂技)人才展演荣誉证书。

周敏指导的节目《一片羽毛——双人吊子》在俄罗斯国际马戏节获银奖

浠水县杂技团的成功,为浠水县带来了一个新的称号——“湖北省杂技之乡”。浠水县杂技团也升格更名为“黄冈市杂技团”。一路以来的成绩让周敏内心更加坚定,“未来会继续守正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剧目。”

如今,周敏正在积极推进“中国杂技之乡”创建工作,下一步的想法是探索开办杂技学校,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努力让浠水杂技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艺术简历

周敏:1980年3月出生,团风人,1992年参加工作,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学历,国家一级演员。浠水县杂技团团长,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政协黄冈市第六届委员。

主演的《晃梯顶技》获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铜狮奖”;2005年任副团长,兼专业教师,执教的《绳仙眷侣——软钢丝》节目获第十二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铜奖”,执教的《高椅顶》《球技》节目,荣获省级比赛“银奖”;指导的节目《一片羽毛——双人吊子》在俄罗斯国际马戏节获银奖。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专访 | 周敏:不忘初心,踔厉前行

发表时间:2025-02-25 来源:文学艺术院 作者:李紫君

名家·周敏

国家一级演员,浠水县杂技团团长,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政协黄冈市第六届委员。曾获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铜狮奖”;执教节目获第十二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铜奖”;指导节目获俄罗斯国际马戏节银奖。

始于好奇,成于坚韧

10岁那年的暑假,周敏随父亲在广西观看了一场惊险绝伦的杂技表演。可能就源于这一场杂技表演,周敏的心中自此埋下了一颗热爱杂技的种子。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浠水县杂技团要面向社会扩招新学员,就软磨硬泡要父母带他去报名。最终,12岁的周敏入选为32名学员之一,成为浠水县杂技团的一名正式学员。

因为进团年龄稍大,体格更为壮实,周敏便一直处在团队表演“底座”的位置,这对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杂技基本功的要求极高。他只得用大量训练弥补差距,体会到了杂技演员所要付出的艰辛,每天要应对常人无法想象的极限肢体挑战。

2023年,胡浠水在训练厅指导小演员练习杂技

周敏的坚持,离不开杂技团老师们的淳淳教诲。谈到启蒙老师张炳文,周敏说道:“我的杂技基本功都是张老师教的,因为我进团比较晚,像“顶”功、柔韧度这些基本功练得很吃力,张老师就一遍遍耐心地教,直到我学会。”

如果说张炳文老师是领航员,胡浠水老师则更像是指明灯。“胡老师是我们的老团长,有着61年的‘团龄’,他兢兢业业几十年,培养了很多杂技人才,至今仍在杂技团当返聘教师,给我们后辈提供了不少帮助。”胡老师曾说过,杂技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彼此相托,把生命交付到对方手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周敏对杂技的体悟日益深刻。‍‍‍‍‍‍‍‍‍‍‍

随后五年的学习训练,付出无数的汗水和泪水,为周敏日后杂技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训练的结果,用杂技团领导的话来说,“他像‘桥墩子’一样立在底部,有着核心的支撑力量,在团队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表演《晃梯顶技》

1998年,浠水县杂技团的《晃梯顶技》节目通过评审入选“金狮奖”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比赛,作为节目主演的周敏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压力大。因为这次比赛不仅代表浠水县,也是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比赛,离参赛只有4个月时间,能不能完成好任务、他的心里十分紧张。

那段时间,周敏除了完成每天的演出任务外,利用每分每秒来打磨《晃梯顶技》的动作和技巧,汗水一遍一遍浸透全身,有时从梯子上摔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他也感觉不到,他只有一个念想,要尽全力为湖北杂技争荣,为浠水县杂技团争光。那年9月,《晃梯顶技》节目与全国50多个优秀节目同台竞技,获得“铜狮奖”。

不忘初心,回馈家乡

1999年,浠水县杂技团应泰国金世界娱乐公司邀请,第一次赴泰国演出。一下飞机,当地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杂技团受到当地市民的热情欢迎。对他们来说,这次表演既是机会,也是责任。紧锣密鼓的行程安排、语言不通、难适应的气候,都是演员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虽然《晃梯顶技》这个节目周敏已经烂熟于心,但还是怕“抛托”伤到对面的观众,只能通过近乎苛刻地排练、打磨,确保呈现完美的节目效果。所幸,此次演出圆满结束,活动拓宽了演员们的视界,也让浠水县杂技团成功打开了国外市场。

浠水县杂技团参加泰国国家文化中心新闻发布会

出国演出的兴奋没能持续多久,团队就遇到了新状况。从泰国演出归来后,由于演出市场萧条等问题,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有七名骨干人员相继辞职。

杂技表演注重整体配合,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关键,有的节目少了一个人可能就完成不了。面对这一切,周敏心里五味杂陈,因为此前曾有其他杂技团给他抛来了橄榄枝。他有过动摇,向团领导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回来后却又久久思索,睡不踏实。第二天晚上,周敏就到团领导那儿要回报告,一把火烧了。“我还是舍不得这个地方,张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团里的历史和一些光辉事迹,这份厚重的情感嘱托既是羁绊,也是责任,我没法走”,周敏回忆道。

随后,浠水县杂技团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杂技团实行内部改革,组织演出团,周敏成为主要骨干演员之一,他深知当时的局面来之不易,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浠水县杂技团

执教传承,胸怀大任

2005年,周敏开始分管杂技团业务工作,并于2014年任浠水县杂技团团长。如何传承和发展浠水杂技是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考的问题。他不敢懈怠,只能分析思考杂技团的发展前景,然后一头扎进业务工作里。

为解决学员训练学习的问题,周敏刻苦钻研,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制订训练和教学方案,对学员循序善导、带头示范;为了解决团内经费不足的问题,他自己动手设计道具、制作伴奏光盘;为解决浠水县杂技团演艺人才断层,他多次向主管部门和县政府反映实情,建言扩招新生,缓解团里演艺人才后继无人的窘境......通过数年来专业教学,招来的新学员已茁壮成长,成为团里的新生主干力量。

随着杂技团的不断壮大,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舞台能证明自己。2016年他们等到了这个机会——参加第12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作为一个县级杂技团,与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等14个国家及山东、广西等省级实力院团同台竞技,周敏和演员们都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周敏执教的《绳仙眷侣——软钢丝》节目,以精彩的表现得到国际评委的认可,在24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黄鹤铜奖”,填补了浠水县杂技团获得国际级奖项的空白,并先后出访泰国、韩国、阿曼、芬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秘鲁、智利等国家进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周敏率团赴秘鲁、智利进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浠水杂技团的发展也走得更远。2023年,杂技团创作演出的《一片羽毛——双人吊子》节目,前往俄罗斯尼库林马戏场参赛,从32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此次国际杂技大赛银奖第一名。同年12月,该节目荣登央视,刘馨棋、徐杨倩两位演员也获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艺术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颁发的“艺苑撷英”2023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杂技)人才展演荣誉证书。

周敏指导的节目《一片羽毛——双人吊子》在俄罗斯国际马戏节获银奖

浠水县杂技团的成功,为浠水县带来了一个新的称号——“湖北省杂技之乡”。浠水县杂技团也升格更名为“黄冈市杂技团”。一路以来的成绩让周敏内心更加坚定,“未来会继续守正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剧目。”

如今,周敏正在积极推进“中国杂技之乡”创建工作,下一步的想法是探索开办杂技学校,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努力让浠水杂技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艺术简历

周敏:1980年3月出生,团风人,1992年参加工作,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学历,国家一级演员。浠水县杂技团团长,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政协黄冈市第六届委员。

主演的《晃梯顶技》获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铜狮奖”;2005年任副团长,兼专业教师,执教的《绳仙眷侣——软钢丝》节目获第十二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铜奖”,执教的《高椅顶》《球技》节目,荣获省级比赛“银奖”;指导的节目《一片羽毛——双人吊子》在俄罗斯国际马戏节获银奖。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