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包涵
恩施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荆楚小曲皇后何忠华先生,代表作品《镇船石》《再访吊脚楼》《闹新房》在多个曲艺比赛中摘获大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与曲艺的意外相逢
你听过恩施扬琴吗?这一极具浓郁地方艺术特色的曲种“恩施扬琴”,也被称为“恩施丝弦”。2008年,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恩施,有一位州级恩施扬琴传承人,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包涵。
包涵与恩施扬琴的结缘颇有几分宿命的意味。毕业于江汉艺术学院幼师专业,与曲艺风马牛不相及,那时包涵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毕业以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但命运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捉摸不透。2006年,包涵从职校毕业后考入了恩施市民族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歌舞演员,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包涵走上曲艺之路,看似是一场意外,实则命运早已埋下伏笔。包涵自小就热爱歌唱,家中的四个姑姑和表姐都喜欢唱歌跳舞,她们一出马,总是“承包”了各种文艺比赛的唱歌奖项。在耳濡目染之下,包涵对于唱歌也有着极强的兴趣,在进入职校之前,包涵就长期担任着班里的文体委员。原本这只是包涵的一个兴趣爱好,没想到兜兜转转,几年过后,却成了包涵日夜相伴的事业。
孜孜不倦,夜以继日
在曲艺之路上绽放
进入文工团之初,包涵主要学习的是声乐,与生俱来的乐感使得她很快便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成为同期学习者中的佼佼者。
在曲艺领域,包涵首先接触到是三才板。三才板属恩施曲艺中的一种,集唱、说、舞为一体,通过表演者边舞边击手中的三才板、竹板、四页瓦、瓷碗片和霸王鞭,形成清脆独特的音响效果。包涵参演的第一场曲目是三才板《取名》,当时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荆楚小曲皇后何忠华到文工团指导排练,为日后包涵与恩师何忠华的师徒情谊结下深厚缘分。
这是包涵与曲艺的第一次碰撞,便随着团队误打误撞地拿下了群星奖。尽管当时的她还处于懵懂状态,在团队中伴舞伴唱,但对曲艺的浓厚兴趣已然在心中扎根——她想成为一名曲艺演员。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对演员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会唱还不够,还得会演、会念白,人物要“跳进跳出”……包涵从没有想过放弃,只因热爱,在曲艺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文工团曾亚琼和姚顺翠两位前辈的影响下,包涵对恩施扬琴产生了浓厚兴趣。曾亚琼是包涵的曲艺启蒙老师,秉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一字一句地教学,包涵的代表作《镇船石》正是曾老师一手指导的成果。这期间,包涵取得了极大进步,除了自身不懈努力,更离不开老师们的细心帮助。
两年后,包涵在宜都排练梆鼓戏,与何忠华老师再次相遇。久别重逢,两人相谈甚欢。“看着你一步步踏实地走到今天,很喜欢你的灵气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曲艺看似简单但要求演员的综合能力很强!一字一腔一招一式,一人一台戏,都需要演员的领悟力和勤奋才能获得台下观众的认可……”何老师肯定了她的努力与天赋,决定收她为弟子,亲自指导。2018年,包涵正式成为了何忠华老师的嫡传弟子。
一路走来,包涵始终不忘磨炼自己的演唱水平,从未有一刻松懈。她的付出没有被辜负,变成了丰硕的曲艺成果。包涵先后参加了第10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世界非物质遗产大会、第4届巴黎中国艺术节、文化部群星奖大赛、中国曲艺牡丹奖评选、中部六省曲艺大赛等重要演出活动,在多个剧目和节目中担任主演或主唱,获得了一系列大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新时期传统曲艺的发扬
恩施扬琴是传统曲艺的一种,如何让传统曲艺在新时期重新焕发光彩,是所有曲艺表演者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包涵认为:“如何传承发扬恩施扬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既有老一代艺术家的期待,也有观众的需要。在恩施扬琴上有所创新、突破,一直是我的愿望与目标。”
因此她不断探索实践,在排演恩施扬琴如《镇船石》时,特意加入歌舞元素,果然受到了年轻一代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包涵深刻认识到,恩施扬琴需要年轻化,一方面要对传统曲艺进行形式创新,吸引年轻的观众,另一方面更要培养年轻人对优秀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有了更多人的参与,才有人才的支撑,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才有希望。
人生海海,曲艺之路漫漫。包涵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在传承前人衣钵的基础上,将恩施扬琴进一步发扬光大。
艺术简历
包涵:湖北恩施人,恩施扬琴传承人。
主演土家风情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第一名、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第8届屈原文艺奖和全国第4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表演金奖,个人获得最佳表演奖。
担任主唱表演《哪门搞起》获得第10届中国艺术节音乐类群星大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奖。
担任主演的恩施扬琴《镇船石》获得江南曲艺比赛银奖、2012年湖北省百花书会一等奖、中国第10届艺术节曲艺类群星奖、第5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会演作品一等奖和最佳创作奖、第8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奖。
担任主演的恩施扬琴《闹新房》获2010年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大赛优秀节目奖,并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特别选调演出。
担任主演的恩施耍耍《担水》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艺术节获得卢浮铜奖。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2-24 来源:文学艺术院 作者:曹鑫池
新锐·包涵
恩施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荆楚小曲皇后何忠华先生,代表作品《镇船石》《再访吊脚楼》《闹新房》在多个曲艺比赛中摘获大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与曲艺的意外相逢
你听过恩施扬琴吗?这一极具浓郁地方艺术特色的曲种“恩施扬琴”,也被称为“恩施丝弦”。2008年,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恩施,有一位州级恩施扬琴传承人,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包涵。
包涵与恩施扬琴的结缘颇有几分宿命的意味。毕业于江汉艺术学院幼师专业,与曲艺风马牛不相及,那时包涵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毕业以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但命运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捉摸不透。2006年,包涵从职校毕业后考入了恩施市民族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歌舞演员,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包涵走上曲艺之路,看似是一场意外,实则命运早已埋下伏笔。包涵自小就热爱歌唱,家中的四个姑姑和表姐都喜欢唱歌跳舞,她们一出马,总是“承包”了各种文艺比赛的唱歌奖项。在耳濡目染之下,包涵对于唱歌也有着极强的兴趣,在进入职校之前,包涵就长期担任着班里的文体委员。原本这只是包涵的一个兴趣爱好,没想到兜兜转转,几年过后,却成了包涵日夜相伴的事业。
孜孜不倦,夜以继日
在曲艺之路上绽放
进入文工团之初,包涵主要学习的是声乐,与生俱来的乐感使得她很快便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成为同期学习者中的佼佼者。
在曲艺领域,包涵首先接触到是三才板。三才板属恩施曲艺中的一种,集唱、说、舞为一体,通过表演者边舞边击手中的三才板、竹板、四页瓦、瓷碗片和霸王鞭,形成清脆独特的音响效果。包涵参演的第一场曲目是三才板《取名》,当时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荆楚小曲皇后何忠华到文工团指导排练,为日后包涵与恩师何忠华的师徒情谊结下深厚缘分。
这是包涵与曲艺的第一次碰撞,便随着团队误打误撞地拿下了群星奖。尽管当时的她还处于懵懂状态,在团队中伴舞伴唱,但对曲艺的浓厚兴趣已然在心中扎根——她想成为一名曲艺演员。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对演员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会唱还不够,还得会演、会念白,人物要“跳进跳出”……包涵从没有想过放弃,只因热爱,在曲艺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文工团曾亚琼和姚顺翠两位前辈的影响下,包涵对恩施扬琴产生了浓厚兴趣。曾亚琼是包涵的曲艺启蒙老师,秉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一字一句地教学,包涵的代表作《镇船石》正是曾老师一手指导的成果。这期间,包涵取得了极大进步,除了自身不懈努力,更离不开老师们的细心帮助。
两年后,包涵在宜都排练梆鼓戏,与何忠华老师再次相遇。久别重逢,两人相谈甚欢。“看着你一步步踏实地走到今天,很喜欢你的灵气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曲艺看似简单但要求演员的综合能力很强!一字一腔一招一式,一人一台戏,都需要演员的领悟力和勤奋才能获得台下观众的认可……”何老师肯定了她的努力与天赋,决定收她为弟子,亲自指导。2018年,包涵正式成为了何忠华老师的嫡传弟子。
一路走来,包涵始终不忘磨炼自己的演唱水平,从未有一刻松懈。她的付出没有被辜负,变成了丰硕的曲艺成果。包涵先后参加了第10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世界非物质遗产大会、第4届巴黎中国艺术节、文化部群星奖大赛、中国曲艺牡丹奖评选、中部六省曲艺大赛等重要演出活动,在多个剧目和节目中担任主演或主唱,获得了一系列大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新时期传统曲艺的发扬
恩施扬琴是传统曲艺的一种,如何让传统曲艺在新时期重新焕发光彩,是所有曲艺表演者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包涵认为:“如何传承发扬恩施扬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既有老一代艺术家的期待,也有观众的需要。在恩施扬琴上有所创新、突破,一直是我的愿望与目标。”
因此她不断探索实践,在排演恩施扬琴如《镇船石》时,特意加入歌舞元素,果然受到了年轻一代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包涵深刻认识到,恩施扬琴需要年轻化,一方面要对传统曲艺进行形式创新,吸引年轻的观众,另一方面更要培养年轻人对优秀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有了更多人的参与,才有人才的支撑,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才有希望。
人生海海,曲艺之路漫漫。包涵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在传承前人衣钵的基础上,将恩施扬琴进一步发扬光大。
艺术简历
包涵:湖北恩施人,恩施扬琴传承人。
主演土家风情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第一名、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第8届屈原文艺奖和全国第4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表演金奖,个人获得最佳表演奖。
担任主唱表演《哪门搞起》获得第10届中国艺术节音乐类群星大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奖。
担任主演的恩施扬琴《镇船石》获得江南曲艺比赛银奖、2012年湖北省百花书会一等奖、中国第10届艺术节曲艺类群星奖、第5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会演作品一等奖和最佳创作奖、第8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奖。
担任主演的恩施扬琴《闹新房》获2010年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大赛优秀节目奖,并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特别选调演出。
担任主演的恩施耍耍《担水》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艺术节获得卢浮铜奖。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