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美术 音乐 曲艺 摄影 舞蹈 民间文艺 书法 电影 杂技 电视 文艺评论

【省民协】2025中南六省元宵节俗调研交流活动在宣恩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2-17 来源: 省民协 作者: 摄影 江汉 [关闭窗口]

2月11日至13日,我们的节日·2025中南六省元宵节俗调研交流活动在湖北宣恩举行。中国民协副主席万建中、郑土有,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尚云,中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段超,湖北省民协主席鄢维新,以及来自省内外专家共40余人参加了活动。

交流会现场

活动期间,开展了中南六省“元宵佳节舞祥瑞 中华民族一家亲”展演启动仪式,考察团参加了由58支队伍组成的浪漫宣恩过大年灯会巡游活动,欣赏了重庆大足、贵州道真、湖南浏阳、江西定南以及来自湖北建始、利川、来凤、夷陵、宣恩、郧阳等地舞祥瑞队伍带来的精彩展演节目,深切感受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和各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景象。

考察彭家寨

考察张氏侗寨

考察团还先后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彭家寨及侗族特色传统村落张氏侗寨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当地欣赏了宣恩的三棒鼓、高腔山歌和舞龙舞狮等非遗项目,为研究元宵节俗与地域文化积累了丰富素材。

考察侗族鼓楼

考察侗族民俗博物馆

观看三棒鼓表演

2月13日上午,我们的节日·2025中南六省元宵节俗学术交流在宣恩举办,专家们围绕元宵节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交流研讨。研讨会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主持。

交流会现场

宣恩县民俗专家孙万心首先介绍了宣恩灯会民俗文化传承利用情况。听了情况介绍,结合两天来的所看所想,专家们开展了热烈交流研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万建中认为,宣恩打造出来的热闹狂欢的元宵节氛围是非常成功的,并从吉祥和时空两个维度对元宵节进行解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娟认为,在宣恩的感受与曾经查阅的相关历史和文献资料有一种穿越感,也有一种时尚感,对宣恩花灯及民间游戏、传统技艺发展提出了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民协副主席毛巧晖提出了传统节日现代化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剖析,她认为文化的传承是系统的传承,要提升节日文化的吸引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王杰文结合“浪漫宣恩”的口号,深入解读了什么是节日,什么是浪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秀感受到了宣恩元宵节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合作、信任等传统文化精神。中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段超从四个方面谈宣恩灯会的意义,同时对宣恩灯会如何提高水平给出五条建设性意见。

湖北省民协主席鄢维新从社会角度谈到,不同于春节更注重家族团聚,元宵节是全社会共同欢聚的节日。吉首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湖南民协主席田茂军高度赞扬宣恩开展的元宵节文旅融合系列活动,提出宣恩要确定更高目标,精心策划打造文旅IP,力争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和知名度。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彭修银从非遗美学的角度进行交流,把审美文化引入民族民间文化和节庆文化。湖北省民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向柏松从元宵节的源流进行分析,对中南六省的元宵展演活动高度赞赏。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孙凡认为组织节俗实地考察,能够到民间实地看、亲耳听,更加有利于节俗活动的活态传承,对于如何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方面找到平衡点,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湖北民族大学教授金晖从宣恩成功举办元宵节活动中分析从节日活动中来看文化认同。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陶立军从武汉传媒学院与宣恩合作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和讲好宣恩故事。广东省民协副秘书长陈周起向大家介绍了广东元宵节的一些习俗和文化。省民协副主席刘刈现场唱起经典民歌《双探妹》中关于元宵节的选段,将研讨会推向高潮。

宣恩县副县长孙涛,恩施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向红林先后讲话,表达了专家们对宣恩传经送宝的谢意。

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尚云在讲话中指出,宣恩元宵节活动多次被央视报道,已经成为全国文旅界很关注的文旅现象,中国民协2023年元宵节也曾在宣恩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今天又在这里举办,每一次活动号召力、影响力都特别大,希望宣恩能够认真从专家学者的发言中吸取经验,更好发挥文化的力量,力争打造出特有的宣恩现象。

最后,中国民协副主席郑土有总结道:“今年春节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人民的认识有很大提升,宣恩的活动非常有特色,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本土与外地的交融,值得好好总结提炼经验,打造出宣恩模式。”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交流会合影

本次活动由中国民协、湖北省文联、湖北省民宗委、中南民族大学、宣恩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省民协】2025中南六省元宵节俗调研交流活动在宣恩举办

发表时间:2025-02-17 来源:省民协 作者:摄影 江汉

2月11日至13日,我们的节日·2025中南六省元宵节俗调研交流活动在湖北宣恩举行。中国民协副主席万建中、郑土有,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尚云,中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段超,湖北省民协主席鄢维新,以及来自省内外专家共40余人参加了活动。

交流会现场

活动期间,开展了中南六省“元宵佳节舞祥瑞 中华民族一家亲”展演启动仪式,考察团参加了由58支队伍组成的浪漫宣恩过大年灯会巡游活动,欣赏了重庆大足、贵州道真、湖南浏阳、江西定南以及来自湖北建始、利川、来凤、夷陵、宣恩、郧阳等地舞祥瑞队伍带来的精彩展演节目,深切感受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和各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景象。

考察彭家寨

考察张氏侗寨

考察团还先后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彭家寨及侗族特色传统村落张氏侗寨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当地欣赏了宣恩的三棒鼓、高腔山歌和舞龙舞狮等非遗项目,为研究元宵节俗与地域文化积累了丰富素材。

考察侗族鼓楼

考察侗族民俗博物馆

观看三棒鼓表演

2月13日上午,我们的节日·2025中南六省元宵节俗学术交流在宣恩举办,专家们围绕元宵节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交流研讨。研讨会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主持。

交流会现场

宣恩县民俗专家孙万心首先介绍了宣恩灯会民俗文化传承利用情况。听了情况介绍,结合两天来的所看所想,专家们开展了热烈交流研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万建中认为,宣恩打造出来的热闹狂欢的元宵节氛围是非常成功的,并从吉祥和时空两个维度对元宵节进行解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娟认为,在宣恩的感受与曾经查阅的相关历史和文献资料有一种穿越感,也有一种时尚感,对宣恩花灯及民间游戏、传统技艺发展提出了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民协副主席毛巧晖提出了传统节日现代化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剖析,她认为文化的传承是系统的传承,要提升节日文化的吸引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王杰文结合“浪漫宣恩”的口号,深入解读了什么是节日,什么是浪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秀感受到了宣恩元宵节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合作、信任等传统文化精神。中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段超从四个方面谈宣恩灯会的意义,同时对宣恩灯会如何提高水平给出五条建设性意见。

湖北省民协主席鄢维新从社会角度谈到,不同于春节更注重家族团聚,元宵节是全社会共同欢聚的节日。吉首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湖南民协主席田茂军高度赞扬宣恩开展的元宵节文旅融合系列活动,提出宣恩要确定更高目标,精心策划打造文旅IP,力争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和知名度。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彭修银从非遗美学的角度进行交流,把审美文化引入民族民间文化和节庆文化。湖北省民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向柏松从元宵节的源流进行分析,对中南六省的元宵展演活动高度赞赏。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孙凡认为组织节俗实地考察,能够到民间实地看、亲耳听,更加有利于节俗活动的活态传承,对于如何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方面找到平衡点,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湖北民族大学教授金晖从宣恩成功举办元宵节活动中分析从节日活动中来看文化认同。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陶立军从武汉传媒学院与宣恩合作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和讲好宣恩故事。广东省民协副秘书长陈周起向大家介绍了广东元宵节的一些习俗和文化。省民协副主席刘刈现场唱起经典民歌《双探妹》中关于元宵节的选段,将研讨会推向高潮。

宣恩县副县长孙涛,恩施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向红林先后讲话,表达了专家们对宣恩传经送宝的谢意。

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尚云在讲话中指出,宣恩元宵节活动多次被央视报道,已经成为全国文旅界很关注的文旅现象,中国民协2023年元宵节也曾在宣恩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今天又在这里举办,每一次活动号召力、影响力都特别大,希望宣恩能够认真从专家学者的发言中吸取经验,更好发挥文化的力量,力争打造出特有的宣恩现象。

最后,中国民协副主席郑土有总结道:“今年春节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人民的认识有很大提升,宣恩的活动非常有特色,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本土与外地的交融,值得好好总结提炼经验,打造出宣恩模式。”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交流会合影

本次活动由中国民协、湖北省文联、湖北省民宗委、中南民族大学、宣恩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