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通山县隐水村村委会的二楼会议室里,正召开讨论会。会议内容是咸宁文联“文艺强基”工程的一部分,即对《文艺助力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咸宁实践——走进隐水村暨迎接元旦文艺演出活动方案》修改完善。
冬日的隐水,暖阳普照,空气仍很清新,可一次讨论给它掺杂了些许激烈意味。市、县文联、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干部,市群艺馆、新时代文艺中心、市作协、书协、朗协、音协、摄协、旗协、美术协会和戏剧舞蹈协会等组织及县融媒中心负责人展开讨论。市文联副主席丁敬文主持讨论会,重点围绕晚会节目及摄影、美术和书法展示,组织众人发言。市文联主席刘智毅对晚会文艺节目安排考虑再三,指出:“我们在隐水村搞文艺强基送一台戏,是来乡村送文艺、种文艺的,要用三个篇章构筑‘隐水欢歌’。一台晚会精彩不精彩,像写文章一样使人看到‘龙头、猪肚和豹尾’”。谈到此次文艺活动要有“精彩节目、有特色、正能量”之后,提纲挈领地把十几个节目分为三个篇章,“魅力篇、丰收篇、向往篇”,确定以欢庆锣鼓暖场。“隐水欢歌”这台“村晚”将突出隐水魅力特色、丰收景象和隐水村人的向往,让人翘首以待。而这次实地讨论的效果,显而易见地圆融了。
哪里有文艺者的身影,哪里就有欢歌笑语。晚餐是二十几人围坐,氛围热闹。众人极力要求刘智毅领唱创作歌曲《好酒岔倒喝》。这首歌是他为“梦寻咸宁”而作,此次将走上乡村“村晚”的舞台。当他站起身、亮出歌喉时,众人则扯开嗓门附和,一声比一声高亢:“……喝、喝,好酒岔倒喝……”大家敲击碗碟、拍打桌面或者击掌,权当乐点与鼓点,仿若欢庆丰收的山村喜悦景象,在这个山乡之夜,欢快、幸福的曲调弥漫四周。
食堂里有着文艺喧声,室外空旷的场地,皎洁的月光下,三十余名村姐们早已排成四列,她们面含微笑,衣着朴素,和着悠扬音乐迈出优雅舞步,手中折扇一展一收,挪步摆胯煞有介事。“唰、唰、唰”,折扇收放自如,伴随整齐的脆响,激荡出山乡美好生活的涟漪。这支舞蹈《千年一醉》,是由市旗袍协会主席但燕下乡指导编排的。是夜,她们月下的练习却引得餐后的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对于美的欣赏,在于参与感、体验感。我眼中的村姐旗袍秀正像一朵山花,绽放出山乡文艺的活力与希望。
省纪委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周斌在孙和平主席的辅导下练习朗诵《隐水村赋》,初见成绩。他张罗购回十几面锣鼓,组织村姐们训练,丰收与幸福的鼓点敲击着每一位村民的心房,震响了山乡大地。他为隐水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力邀融媒体来做宣传和拍片。下午的会议,他铿锵有力的发言使人欣慰,“文艺强基使我看到了三个改变,那就是村民的笑容悄然发生了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悄然发生了改变,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文艺的力量。”
幸福生活要靠共同缔造。我们来到乡村丰饶的土地“送文艺、种文艺”,并不能短期而要长期工程,这是形式也是内容,如何不是在一次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与活动中实现?市文联书记、作协主席杨志文有感而发,“我们的日子像太阳,要大踏步往前闯。”拨动心弦的话语,教人思量,召唤文艺工作者担负起文艺的使命和担当。
通山隐水村是咸宁文联近几年在全市最后一个建立的村级文艺基地,而先于其他基地启动“五个一”文艺强基工程。大家的一致目标就是让来自人民的鲜活的文艺不仅在通山隐水村,更要在咸宁的乡村普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4-12-10 来源:咸宁市文联 作者:樊芳
12月2日,在通山县隐水村村委会的二楼会议室里,正召开讨论会。会议内容是咸宁文联“文艺强基”工程的一部分,即对《文艺助力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咸宁实践——走进隐水村暨迎接元旦文艺演出活动方案》修改完善。
冬日的隐水,暖阳普照,空气仍很清新,可一次讨论给它掺杂了些许激烈意味。市、县文联、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干部,市群艺馆、新时代文艺中心、市作协、书协、朗协、音协、摄协、旗协、美术协会和戏剧舞蹈协会等组织及县融媒中心负责人展开讨论。市文联副主席丁敬文主持讨论会,重点围绕晚会节目及摄影、美术和书法展示,组织众人发言。市文联主席刘智毅对晚会文艺节目安排考虑再三,指出:“我们在隐水村搞文艺强基送一台戏,是来乡村送文艺、种文艺的,要用三个篇章构筑‘隐水欢歌’。一台晚会精彩不精彩,像写文章一样使人看到‘龙头、猪肚和豹尾’”。谈到此次文艺活动要有“精彩节目、有特色、正能量”之后,提纲挈领地把十几个节目分为三个篇章,“魅力篇、丰收篇、向往篇”,确定以欢庆锣鼓暖场。“隐水欢歌”这台“村晚”将突出隐水魅力特色、丰收景象和隐水村人的向往,让人翘首以待。而这次实地讨论的效果,显而易见地圆融了。
哪里有文艺者的身影,哪里就有欢歌笑语。晚餐是二十几人围坐,氛围热闹。众人极力要求刘智毅领唱创作歌曲《好酒岔倒喝》。这首歌是他为“梦寻咸宁”而作,此次将走上乡村“村晚”的舞台。当他站起身、亮出歌喉时,众人则扯开嗓门附和,一声比一声高亢:“……喝、喝,好酒岔倒喝……”大家敲击碗碟、拍打桌面或者击掌,权当乐点与鼓点,仿若欢庆丰收的山村喜悦景象,在这个山乡之夜,欢快、幸福的曲调弥漫四周。
食堂里有着文艺喧声,室外空旷的场地,皎洁的月光下,三十余名村姐们早已排成四列,她们面含微笑,衣着朴素,和着悠扬音乐迈出优雅舞步,手中折扇一展一收,挪步摆胯煞有介事。“唰、唰、唰”,折扇收放自如,伴随整齐的脆响,激荡出山乡美好生活的涟漪。这支舞蹈《千年一醉》,是由市旗袍协会主席但燕下乡指导编排的。是夜,她们月下的练习却引得餐后的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对于美的欣赏,在于参与感、体验感。我眼中的村姐旗袍秀正像一朵山花,绽放出山乡文艺的活力与希望。
省纪委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周斌在孙和平主席的辅导下练习朗诵《隐水村赋》,初见成绩。他张罗购回十几面锣鼓,组织村姐们训练,丰收与幸福的鼓点敲击着每一位村民的心房,震响了山乡大地。他为隐水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力邀融媒体来做宣传和拍片。下午的会议,他铿锵有力的发言使人欣慰,“文艺强基使我看到了三个改变,那就是村民的笑容悄然发生了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悄然发生了改变,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文艺的力量。”
幸福生活要靠共同缔造。我们来到乡村丰饶的土地“送文艺、种文艺”,并不能短期而要长期工程,这是形式也是内容,如何不是在一次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与活动中实现?市文联书记、作协主席杨志文有感而发,“我们的日子像太阳,要大踏步往前闯。”拨动心弦的话语,教人思量,召唤文艺工作者担负起文艺的使命和担当。
通山隐水村是咸宁文联近几年在全市最后一个建立的村级文艺基地,而先于其他基地启动“五个一”文艺强基工程。大家的一致目标就是让来自人民的鲜活的文艺不仅在通山隐水村,更要在咸宁的乡村普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