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作为民间口头流传的音乐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生活和历史等方方面面,是实实在在的“人民的文艺”。这几年民歌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也不例外。除夕之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恩施土家族民歌《龙船调》再次登上“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2024年春节期间,民歌《门前一口堰》《抛天锣》《龙船调的故事》等多个恩施土家族民歌节目亮相央视舞台。在此之前“土家稀奇哥”“土家汉子”等民歌组合代表湖北民歌的现代表达也异军突起,多次出现在各级演艺平台上,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湖北民歌的魅力和自信。
这几年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破圈”并非偶然,究其原因有其“野蛮生长”的部分,也有精心准备、一触即发的“锐意创造”。无论是野蛮生长还是锐意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的文艺”这一本体,土家族民歌成功案例的宝贵实践经历集中体现了这一文艺形态离不开民族性、民间性和全民性的“三民”性特征,正是这三个特征托举着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走向全国和世界的舞台。
民族性是民歌不可撼动的地域基石
地处湖北鄂西地区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区自古以来风俗习惯丰富多样,涵盖了婚丧嫁娶、待客礼仪的各个方面,恩施土家族民歌通过吟唱、弹奏、对歌等各种民歌的表现形式,把土家族的民族特点、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予以传播和表达,并且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一传十,十传百,直至今日。
《龙船调》描摹的正是土司时期土家儿女的情感故事,体现了土家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爱情观、土家族人民开朗直率的性格特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土家族祖辈留下的风俗中,正月里赛歌定亲的传统也在歌曲里一览无余,人们通过这首民歌感受到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土家风情和当地人民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土家族的“六口茶”和“摔碗酒”一样,是属于土家族特有的民族符号,《六口茶》同样展现了土家族男女的情感表达,不同的是通过喝茶聊天的场景,一问一答层层追问出女子家人的情况,步步试探对方心意,饶有情趣地呈现了一出土家族儿女的日常生活。
除了题材内容直接反映出土家族风情,恩施民歌在语言风格上也体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比如衬词叠用、方言直译。《直尕思得》里“哟呵哟”“哎哟也”,《黄四姐》里“要得嘛”“干啥子”等等,虽然没有语义上的理解,却充满了土家族语言的独特性。这种直接的民歌语言表达亲切而新鲜。
土家族民歌如果抛却了这种民族性的特征,将失去自身的民族特点;土家族的民族特性是土家族民歌独立于世、区别其他民族民歌的地域基石。
民间性是民歌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
民间性是中国民歌的宿命,也是民歌重要的身份标识,基于民歌的民间性使得民歌充盈着勃勃生机,来自民间的民歌是流淌在人民心中的小河,所以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素材,是民歌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生成民歌内容和样式的种种因素,在民间经过自我生长、发展,在田间、地头、村庄、农野极尽壮大后,加入了现代艺术元素,使其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赛道,将民歌用更丰富的手段发扬光大。
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戏剧素材便是取自恩施土家族民歌,自由恋爱、哭嫁、敬茶等等都是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龙船调》里著名的唱段“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成为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经典唱段。黄梅戏的素材发掘自《龙船调》,土家族民歌因戏曲为更多戏迷传唱。
因民歌的民间性所致,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加入到发扬和传播民歌的队伍中来。近年来土家族民歌组合的身影层出不穷,从“西兰卡普组合”到“土家稀奇哥”“土家汉子组合”,他们组成了“民歌新唱”的新生力量。其中“土家稀奇哥”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总决赛舞台,荣获2022年度总冠军的称号;“土家汉子”夺得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他们把其代表作,恩施土家族民歌《早安,中国》《恩施抬工号子》《门前一口堰》《四季》等曲目通过最高平台带到了千家万户,其中《四季》还获得了湖北省政府最高奖项“屈原文艺奖”。
这些组合的成员并非专业艺术工作者,他们均是草根出身的普通老百姓,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来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土家族。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民歌是组成他们血脉的因子,土家族是他们身上的烙印,民间性是他们自发的核心力。
全民性是民歌持续传播的动力源泉
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各类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将民歌的发展送入了快车道;网络平台的高速发展,文旅结合的大势所趋甚至人工智能的崛起,令民歌的推广渠道也更加多样和迅猛。丰富民歌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全民对文艺作品的需求,而全民性是民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流行的《门前一口堰》是恩施土家族民歌新唱的突出代表,该曲通过现代编曲手段和流行音乐的配器,将《迎客歌》、“撒叶儿嗬”、合盘歌对唱进行整合,加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打溜子”作为伴奏节拍,把土家族原有的民歌改编成更具有现代风格,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新民歌,便于全民传唱。而刚获得2024年湖北省政府奖项“屈原文艺奖”的《四季》则利用乡土和农旅结合,把土家族民歌带出大山深处,把游客吸引到大美恩施,完成了“诗和远方”的和谐统一。
乘网络平台的风,“土家稀奇哥”改编了众人皆知的《生日快乐》,用土家族原生态的民歌表现手段加上现代年轻人崇尚的表演方式重新演绎这首歌,取名《祝你生日快乐》,果然在抖音平台发布后一炮而红,点击量达到数十万,引起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关注。由此“土家稀奇哥”作为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代表性组合,散发出熠熠光辉,全国观众也通过组合和民歌更加了解和认识土家族。
如果没有全民的关注和直播平台的全民性推广,“土家稀奇哥”可能依旧只是抖音平台上籍籍无名的众多博主之一,有了全民的关注和喜爱,“土家稀奇哥”们才有更大的动力继续进行民歌的改编。全民性无论从传播方式还是创作者本身而言无疑都是民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恩施土家族民歌近年的“破圈”深刻体现了民歌的特性在于尊重“人民的文艺”这一主体,而“创造的精神”则是土家族民歌“破圈”的密钥。这几年恩施在民歌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上积极创新传承机制,设立“民间艺术大师”等称号,为传承人打造传承基地并挂牌传习所,为土家族民歌的发展保驾护航。深入挖掘整理已有民歌中的宝贵财富,从基层发现和培养民歌创作人才,不囿于民歌固有的形态,积极创新、敢于尝试是民歌绽放光彩的唯一路径。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4-12-06 来源:湖北文艺网 作者:杨玥
民歌作为民间口头流传的音乐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生活和历史等方方面面,是实实在在的“人民的文艺”。这几年民歌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也不例外。除夕之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恩施土家族民歌《龙船调》再次登上“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2024年春节期间,民歌《门前一口堰》《抛天锣》《龙船调的故事》等多个恩施土家族民歌节目亮相央视舞台。在此之前“土家稀奇哥”“土家汉子”等民歌组合代表湖北民歌的现代表达也异军突起,多次出现在各级演艺平台上,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湖北民歌的魅力和自信。
这几年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破圈”并非偶然,究其原因有其“野蛮生长”的部分,也有精心准备、一触即发的“锐意创造”。无论是野蛮生长还是锐意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的文艺”这一本体,土家族民歌成功案例的宝贵实践经历集中体现了这一文艺形态离不开民族性、民间性和全民性的“三民”性特征,正是这三个特征托举着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走向全国和世界的舞台。
民族性是民歌不可撼动的地域基石
地处湖北鄂西地区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区自古以来风俗习惯丰富多样,涵盖了婚丧嫁娶、待客礼仪的各个方面,恩施土家族民歌通过吟唱、弹奏、对歌等各种民歌的表现形式,把土家族的民族特点、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予以传播和表达,并且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一传十,十传百,直至今日。
《龙船调》描摹的正是土司时期土家儿女的情感故事,体现了土家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爱情观、土家族人民开朗直率的性格特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土家族祖辈留下的风俗中,正月里赛歌定亲的传统也在歌曲里一览无余,人们通过这首民歌感受到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土家风情和当地人民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土家族的“六口茶”和“摔碗酒”一样,是属于土家族特有的民族符号,《六口茶》同样展现了土家族男女的情感表达,不同的是通过喝茶聊天的场景,一问一答层层追问出女子家人的情况,步步试探对方心意,饶有情趣地呈现了一出土家族儿女的日常生活。
除了题材内容直接反映出土家族风情,恩施民歌在语言风格上也体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比如衬词叠用、方言直译。《直尕思得》里“哟呵哟”“哎哟也”,《黄四姐》里“要得嘛”“干啥子”等等,虽然没有语义上的理解,却充满了土家族语言的独特性。这种直接的民歌语言表达亲切而新鲜。
土家族民歌如果抛却了这种民族性的特征,将失去自身的民族特点;土家族的民族特性是土家族民歌独立于世、区别其他民族民歌的地域基石。
民间性是民歌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
民间性是中国民歌的宿命,也是民歌重要的身份标识,基于民歌的民间性使得民歌充盈着勃勃生机,来自民间的民歌是流淌在人民心中的小河,所以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素材,是民歌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生成民歌内容和样式的种种因素,在民间经过自我生长、发展,在田间、地头、村庄、农野极尽壮大后,加入了现代艺术元素,使其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赛道,将民歌用更丰富的手段发扬光大。
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戏剧素材便是取自恩施土家族民歌,自由恋爱、哭嫁、敬茶等等都是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龙船调》里著名的唱段“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成为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经典唱段。黄梅戏的素材发掘自《龙船调》,土家族民歌因戏曲为更多戏迷传唱。
因民歌的民间性所致,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加入到发扬和传播民歌的队伍中来。近年来土家族民歌组合的身影层出不穷,从“西兰卡普组合”到“土家稀奇哥”“土家汉子组合”,他们组成了“民歌新唱”的新生力量。其中“土家稀奇哥”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总决赛舞台,荣获2022年度总冠军的称号;“土家汉子”夺得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他们把其代表作,恩施土家族民歌《早安,中国》《恩施抬工号子》《门前一口堰》《四季》等曲目通过最高平台带到了千家万户,其中《四季》还获得了湖北省政府最高奖项“屈原文艺奖”。
这些组合的成员并非专业艺术工作者,他们均是草根出身的普通老百姓,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来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土家族。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民歌是组成他们血脉的因子,土家族是他们身上的烙印,民间性是他们自发的核心力。
全民性是民歌持续传播的动力源泉
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各类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将民歌的发展送入了快车道;网络平台的高速发展,文旅结合的大势所趋甚至人工智能的崛起,令民歌的推广渠道也更加多样和迅猛。丰富民歌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全民对文艺作品的需求,而全民性是民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流行的《门前一口堰》是恩施土家族民歌新唱的突出代表,该曲通过现代编曲手段和流行音乐的配器,将《迎客歌》、“撒叶儿嗬”、合盘歌对唱进行整合,加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打溜子”作为伴奏节拍,把土家族原有的民歌改编成更具有现代风格,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新民歌,便于全民传唱。而刚获得2024年湖北省政府奖项“屈原文艺奖”的《四季》则利用乡土和农旅结合,把土家族民歌带出大山深处,把游客吸引到大美恩施,完成了“诗和远方”的和谐统一。
乘网络平台的风,“土家稀奇哥”改编了众人皆知的《生日快乐》,用土家族原生态的民歌表现手段加上现代年轻人崇尚的表演方式重新演绎这首歌,取名《祝你生日快乐》,果然在抖音平台发布后一炮而红,点击量达到数十万,引起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关注。由此“土家稀奇哥”作为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代表性组合,散发出熠熠光辉,全国观众也通过组合和民歌更加了解和认识土家族。
如果没有全民的关注和直播平台的全民性推广,“土家稀奇哥”可能依旧只是抖音平台上籍籍无名的众多博主之一,有了全民的关注和喜爱,“土家稀奇哥”们才有更大的动力继续进行民歌的改编。全民性无论从传播方式还是创作者本身而言无疑都是民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恩施土家族民歌近年的“破圈”深刻体现了民歌的特性在于尊重“人民的文艺”这一主体,而“创造的精神”则是土家族民歌“破圈”的密钥。这几年恩施在民歌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上积极创新传承机制,设立“民间艺术大师”等称号,为传承人打造传承基地并挂牌传习所,为土家族民歌的发展保驾护航。深入挖掘整理已有民歌中的宝贵财富,从基层发现和培养民歌创作人才,不囿于民歌固有的形态,积极创新、敢于尝试是民歌绽放光彩的唯一路径。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